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一次施肥、免追肥的“智能肥”开始进农家 |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8/4/10 |
|
又到一年春耕时。在山东省莱芜市寨里镇周王许村,村民赵茂成正在为 莱芜市盛产大姜,赵茂成种了2.6亩,面积不大,但产量很高。秘诀是什么?赵茂成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施了“有长劲”的缓控释肥。今年春耕,他还将继续施用这种肥料。 缓控释肥是一种新型肥料,通过给肥料“穿衣”(包膜)、添加稳定剂等先进技术,使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而缓慢释放,具有肥效长久、流失率低、减排增效等特征,被誉为“环境友好型肥料”、“21世纪新型环保肥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原所长、研究员林葆等专家指出,在发达国家缓控释肥常被称为“贵族肥料”。我国缓控释肥成本和价格已大幅降低,一些农户开始使用,但大规模普及仍有一段路要走。 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由于我国传统化肥利用率低与施肥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化肥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我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的化肥总量(纯养分)已超过5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每年流失的化肥达1100万吨,仅氮肥流失直接损失就达300亿元。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残留于土壤、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或释放到空中,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缓控释肥具有一次施肥、免追肥,省时省力省心等特点,因而被称为‘智能肥’、‘傻瓜肥’。它完全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现状和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全国人大农委调研室主任姚敏扬说。 价格仍是主要“瓶颈” 随着缓控释肥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突破,部分产品价格已下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70%,具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开始出口到发达国家。 去年9月,赵茂成种了近1亩大蒜,用的缓控释肥价格为每斤1.6元,和国内最好的普通复合肥相比,每斤只贵0.2元,相差不大。 然而,价格仍是制约缓控释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农民是会算细账的,缓控释肥的成本和价格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林葆认为。 环保成本应全社会分担 参与调研的专家们认为,缓控释肥要大面积推广应用到大田作物上,成本和价格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也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由于缓控释肥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其成本的增加不应该全部由农民承担,应由全社会来承担,例如政府对于使用者给予政策性补贴等。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农民使用缓控释肥料可获得每英亩20―30美元的政府补贴。 专家们提出,应把缓控释肥料纳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计划,通过各级农技网络,促进社会认知与产品推广。 课题组专家还指出,应把缓控释肥料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给予研发科技配套资金、信贷等方面的支持。此外,建立国家级的技术研究中心,在包膜材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缓控释肥料的生产成本。加强对缓控释肥料的宣传,让广大农民认识缓控释肥的优点和使用方法,使其更多地施入广袤农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