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年份酒乱象谁能说清 标准缺失难以监管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8/2 22:02:25 |
|
司徒敏琪/绘图 一瓶上好年份酒,代表的是生活的享受,消费者也不惜以高价来买这种享受。市场上,“年份酒”已经成为一个高价的幸福标签,标注酒龄越大,价格也就越高。 IGO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只白酒、葡萄酒有年份酒,就连黄酒也不甘落后。那么这些标榜产于某某年的年份酒是否真如所说?其实,由于国家标准和监管的缺失以及检测手段的缺位,使得年份酒的年份一直都是“雾里看花”,消费者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现状一 年份酒遍地开花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2010年的一份抽样调查指出,销售额前100名的白酒企业中,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不低于50亿元。 igo记者走访广州各大商场和烟酒专卖店发现,年份酒在市场上极为活跃,各个酒类柜台站在价格最高位的无一例外地都是标注着“5年”、“10年”、“15年”等字样的年份酒。几乎所有的酒业巨头都有年份酒,五粮液推出了10年、15年和30年不等的年份酒,而茅台也有自己的15年和30年年份酒产品。酒鬼酒也推出6年、9年、15年的产品。 葡萄酒市场,年份酒盛极时代也大都从2004年发烧的,其中国内品牌以华夏长城、张裕为代表,国际品牌则以进口名庄酒为主。而黄酒市场,以龙头老大古越龙山为例,其推出的30年陈酿、40年陈酿、50年陈酿3个高端产品都是以年份为卖点的。 现状二 年份酒“年龄”难辨 四川太白酒厂一位技术高管向记者透露,现在的年份酒市场乱象丛生,一些不规范的酒厂建厂都不足10年,也推出5年、10年的年份酒。其大多是从四川一些酒厂购买陈年的原酒,回来勾兑成年份酒销售。 由于酒龄大小直接决定着酒的价格高低,商家会把勾兑的酒的标签标注为原酒的年份,以抬高身价。所以一些带有十年陈酿甚至三十年陈酿标志的白酒,大多只是一个概念。 一般而言,年份酒指的是酒的窖藏时间。但实际上,所有的酒在出厂前为了保证统一的品质都需要进行勾兑,年份酒也不例外。记者请教华中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一位教授获悉,所谓的年份酒大多都是在基酒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年份原酒勾兑,比例也基本是全凭勾兑师的经验。比如包装上写的陈酿三十年,并不是说这瓶酒里面所有的内容物都是储存三十年,而只是指在这瓶酒中勾兑有部分陈酿三十年的酒。 现状三 国内外年份标注相反 记者了解到,欧盟在酒龄管理方面规定,只有在税收监督下或者能提供相等证明的监督下才能标注酒龄,而且标注的酒龄只能是陈化年份最少的。比如一瓶酒如果含有12年、15年、20年的酒成分,就只能按照最短的年份标注酒龄为12年。 但是在国内年份酒标签标注的却是按最长的年份来算的。也就是说,同样12年、15年、20年的勾兑酒,在国内,标签往往标最长年份20年;而在欧盟因为监管严格,只能标最短的年份。 对于一瓶10年陈酿来说,基酒中含有多少原酒才能称得上10年陈酿?目前各大酒类企业对于含量标准并没有取得统一,国家也没有相关的统一规范。 番禺区质监局质检科科长周彦介绍,由于年份酒并无明确的标准,所以辨别的标准也是缺失的。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即使不具备年份酒生产条件,也以次充好投机取巧,而消费者也不可能具备鉴别的知识,这是年份酒市场上乱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观点 没法检测监管难到位 与此同时,受制于酒的年份鉴定存在技术壁垒,国家还没有通用的检测标准和强制性规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检测酒中的陈酿比例以及检测陈酿的年份。 广东赛特检测中心的技术专家杨虹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检测机构都无法承担对酒年份酒鉴定的检测任务。“因为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年份酒含量多少比例很难检测出来。”杨虹介绍,年份酒的年份鉴定就是确定其中老酒的年份,虽然目前还没有机械或是技术可以鉴定基酒年份,不过一些专业品酒师可以通过陈香气味或是口感来确定年份。 技术手段难检测,但是肉眼辨别也有些小作用。杨虹教了一个简单的小窍门,就是在挑选酒时可以同时拿两瓶酒迅速地倒置,然后选择气泡消失得较慢的那瓶酒。因为气泡消失得慢,说明酒的浓度高,存放时间长,喝时味道醇香。这是因为酒中乙醇与水反应成酯,酒存放时间越长,酒也就越香。 没有标准 就难分品质 记者手记 只要是有白酒销售的地方,都不难瞅见“年份酒”的身影,而只要商标上标注着年份的产品,价格就比同品牌普通产品高出一两倍之多。但是其中的品质到底如何,没有人能保证。一般消费者对年份酒的了解仅停留在铺天盖地的各类酒广告攻势上,而中国人独有的请客文化又无形中助长了这种虚荣性消费,而国内白酒基本没有什么公认的品质评判标准,所谓评判也就基本以定价高低来看,因此一些年份酒的价格令人咋舌也是不足为奇的。 年份酒标准已经酝酿了很久,但是一直没能出台。据说国内的白酒企业互相之间对年份酒的标准都有异议,如果按照规定把整瓶酒的基酒年份、调味酒年份以及比例都标注明白,又会涉及到一些企业的技术机密。 清除年份酒灰色地带,肯定必需要国家在这方面出台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同时强化监管;企业也要加强自律,注重信誉,还质于消费者;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注意甄别,不要抱有“价格高的就是好的”这种观念。 好消息是,近期,商务部拟制定《酒类行业流通服务规范》对国内酒行业标准实行强制推行,也许我们期待已久行业规范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假以时日未来的各项监管机制一定会逐渐加以完善。 将来有一天我们购买年份酒时,就能真正不用雾里看花,而是可能通过包装就能明确知道年份酒出自哪里,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来源: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