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西安:青色冬枣“泡个澡”就能变成红枣 三招识破“洗澡枣”
文章来源:西安晚报  更新时间:2016/10/19 16:06:42  

 最近正是冬枣成熟的季节,新鲜的冬枣以其脆甜爽口的口感深受大家喜爱,但网上流传“市场上一些‘面容姣好’的冬枣,很多是用青色的冬枣经热水浸泡而成,如果用热糖精钠水浸泡,冬枣的表皮不但会被烫红,而且还会很甜。”“洗过澡”的青枣真能变成“红枣”?这样的冬枣吃着安全吗?带着大家的诸多疑问,记者请来西安营养学会的专家一起通过实验一一解答。

  实验地点:西安营养学会生活实验室

  实验人员:西安营养学会委员、国家一级营养师周萍

  实验顾问:西安营养学会副会长王勇健

  实验用品:糖精快速检测试剂

  实验样本:青色冬枣、红色冬枣

  实验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食物中的糖精被萃取到下层溶液中并与显色剂发生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采用目视比色分析法,直接与糖精快速检测色阶卡上的颜色进行对比,来确定是否含有糖精成分。

  看、摸、尝 三招识破“洗澡枣”

  如何分辨自然熟的冬枣与“洗澡枣”呢?周萍表示,消费者可通过“看摸尝”来辨别自然熟的冬枣和“洗澡枣”。

  看:泡过糖精钠溶液的冬枣会变红,这种红色看上去并不自然,与果子成熟的红色还是有不同的。

  摸:冬枣一旦泡过糖精钠溶液,表皮就会发皱,摸起来感觉发软。而普通的冬枣,摸起来会比较硬的,而且表皮摸上去也比较光滑。

  尝:浸泡糖精钠溶液是为了让冬枣吃起来更甜,但是,这种甜味常常只停留在表皮。如果买到的冬枣的表皮甜过果肉,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浸泡过糖精钠的。普通冬枣的果肉是甜过果皮的。

  实验一:冬枣表皮糖精钠检测

  1.分别取出红色冬枣与青色冬枣四颗放入两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蒸馏水进行浸泡。

  2.待样品冬枣表面的物质与蒸馏水充分融合后,取两份样品的浸泡液各2.5ml分别滴入相对应的比色管中,滴入糖精快速检测试剂,盖上盖子,摇匀,静止分层并观察。

  3.另外作为对照组,取蒸馏水和浓度为1:10的糖精钠溶液各2.5ml分别滴入比色管中,滴入糖精钠快速检测试剂,盖上盖子,摇匀,静止分层并观察。

  4.将四个比色管放在一起与糖精快速检测试剂的比色卡进行比对。

  实验结果:装有蒸馏水的比色管通过糖精快速检测试剂检测沉淀液呈浅蓝色,青色冬枣浸泡液加入检测试剂后的沉淀液与此颜色基本一致,红色冬枣浸泡液加入检测试剂后的沉淀液颜色比前两者略深一些,与糖精钠溶液检测样本的颜色相比浅很多。通过比色说明青色冬枣表皮并未检出糖精钠成分,而红色冬枣表皮检出疑似糖精钠成分,此次检测的红色冬枣可能被含有糖精钠成分的液体浸泡过。

  实验二:热水、热糖精钠水浸泡青色冬枣

  选择6颗青色冬枣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250毫升100℃的水,另一只烧杯中加入同等质量、相同温度的糖精钠溶液,对冬枣进行浸泡。

  实验结果:浸泡10分钟后,两个烧杯中的青色冬枣表皮的颜色均明显呈浅褐色;20分钟后,冬枣表皮颜色加深;30分钟后,冬枣表皮颜色持续加深,但颜色与自然成熟的冬枣相比颜色浅很多;4小时后,两份样本中的冬枣通体变成了红褐色,颜色与自然成熟的冬枣颜色有些接近;24小时后,样品中的冬枣颜色更加接近成熟的冬枣颜色,但与自然成熟的冬枣颜色有区别。记者从两个烧杯中拿出一个冬枣进行品尝,发现口感上没有未经浸的清脆,有些绵软,而且用糖精钠泡过的冬枣表皮很甜腻但后味发苦,果肉部分与未经催熟的冬枣果肉味道并无区别。

  专家解释:枣中添加糖精钠是违规行为

  周萍说,冬枣经过热水浸泡后不容易保存,且存在食品安全的风险。食用经过热糖精钠溶液浸泡的冬枣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属于食品添加剂。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明确规定了糖精钠的使用范围,在水果干、蜜饯凉果、果酱等中,糖精钠都是允许添加使用的,但它的使用范围却不包括新鲜的水果,所以在鲜枣中添加糖精钠是违反国家规定的。

  周萍表示,食品中加入糖精钠只能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但实际上糖精钠不参与体内代谢、不产生热量,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当人体大量摄入糖精钠量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人食欲减退;短时间内吃大量糖精钠,会造成急性大出血,对肝脏、肾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