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安徽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今日拉开帷幕 多部门联动各司其职 |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更新时间:2016/6/13 18:03:03 |
|
安徽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今日拉开帷幕 多部门联动各司其职 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 中安在线讯 据市场星报报道,今天,2016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拉开帷幕。 为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安徽省将于6月13日~27日省、市、县三级共同举行2016年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 一直以来,全省多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改善了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显著提升了我省食品安全水平。宣传周期间,省质监局和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15部门,将结合我省实际依次举办部门主题日活动。 安徽省食药监局 全国率先推行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管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这一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抓改革、建体系,出重拳、捣窝点,推“双创”、促共治……战果丰硕,成绩斐然。 监管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安徽16个设区市整合相关部门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组建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5个县(市区)及848个乡镇设置了市场监管机构,并加挂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牌子,推进落实“六统一”(统一印制使用食品药品监管局所文头、统一刻制使用食品药品监管局所印章、统一对挂牌后的基层局所干部进行新的任命、统一印制使用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文书、统一制作悬挂食品药品监管标示标牌,统一制作装备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服装)实体化运行。从2014年开始,共投入3300万元,连续两年开展了监管人员大培训,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提升了监管能力。 围绕“一大两小三重点”(大市场、小作坊、小餐饮,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时段),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突出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化建设活动;探索了小作坊监管新举措,对所有豆制品小作坊进行了摸底登记并在网站公示。2015年4月起,全省范围内开始推广“明厨亮灶”,截至年底,已有约3000家餐饮单位把后厨“透明化”。到2018年3月末,各县区所有学校食堂均要建成“视频厨房”,各县区30%以上持证餐馆酒店,需要实现“明厨亮灶”。 约谈企业负责人,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切实提高安全意识。 针对抽检监测中发现的区域性风险隐患,2015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先后对300多家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9家白酒生产企业、49家调味面制品企业以及18家违规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医疗机构进行集体约谈。 示范创建安徽18个县区成为首批“样板”,确定南陵县、铜陵县等18个县区获首批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去年12月,安徽省政府还召开了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推进会,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食安办近期将对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各创建城市组织评估验收。 今年以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推动食品药品地方法律体系建设。为了从源头上构建科学的食品药品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公平性、有效性,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于近日出台了《安徽省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推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全品种、全环节、全过程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制度。根据风险评级情况,对不同企业区别对待,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实施“精准监管”,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 同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重点治理和专项整治,强化注射剂药品、基本药物、中药饮片、特殊药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和互联网药品交易与信息管理的监管。 安徽省教育厅 全省近1000所学校食堂达到“A”级标准 2015年,安徽省教育厅按照食品安全职责分工和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安全自查和监督检查,积极预防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全省校园专项检查的情况来看,我省学校食品安全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学校校长和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学校食堂操作间和就餐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大部分学校食堂设施设备,食物储存、加工制作、供餐过程及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基本符合要求。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省教育厅先后组织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向学生、教师、家长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去年12月,安徽省教育厅举办了全省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培训班,对全省各市、县(区)教育局学校卫生专干140余人进行了食品安全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升了应对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另外,全面实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级公示动态监管,逐步提高“A”级学校食堂比例。截至2015年底,我省已有近1000所学校食堂达到“A”级标准,建立起量化、规范和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 安徽省经信委 食品工业企业需建立统一诚信管理体系信息平台 来自安徽省经信委的统计显示,2015年,我省食品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26.7亿元,比2014年增长26.7%。新增食品省级新产品6个,工业精品数9个,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78个,初步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2015年12月,在芜湖市召开了食品企业与装备生产商对接会,组织供需双方对机器人产品和食品装备等需求进行交流,推动食品工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两化”融合。 在诚信建设方面,2015年,该委制定下发了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年度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市和相关企业,并加强监督检查。此外,组织各市经信委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和试点企业负责人100余人次参加了诚信建设专题培训,并组织相关协会和企业参加工信部组织的培训。同时,为有序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满足更多食品工业企业接受指导和评价的需要,该委对安徽省轻工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审核,已上报工信部作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评价机构。 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该委提出,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信息平台,实现诚信信息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有效利用诚信信息资源,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安徽省卫计委 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的主动性 2015年,安徽全年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共监测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蛋类、乳类、酒类、婴幼儿配方食品等18类7110份样品,获得监测数据51851个。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食品安全总体向好,如居民大宗消费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和微生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处在较低水平。 今年,省卫生计生委将切实做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建立企业标准备案公开平台,依据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所有备案的企业标准都向社会公开。组建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专家库,成员包括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培训合格人员、相关部门专家。委托有条件的市县(区)开展部分品种(省级发QS证的除外)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编制下发《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手册》,加强对参与备案工作的市县的指导。 同时,制定公布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构建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信息平台,按照相关制度和工作程序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划、立项、招标、审评、批准、公布、备案、复审等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工作。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的主动性。 安徽省公安厅 2015年安徽侦办食品类案件312起 侦办食品类案件3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6人、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3起……2015年,安徽省公安厅的食品打假“利剑”行动成果丰硕,强有力地震慑犯罪,保卫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去年,省公安厅参与制定《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规则》,牵头起草了《关于办理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案件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为下一步深化打击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为了有效监管“以罚代刑”现象,省公安厅会同省商务厅、省检察院建成“两法衔接”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监管“以罚代刑”现象。2015年通过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公安机关受理案件56起。在行政案件移送方面,省公安厅会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农委等部门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送通报机制,进一步规范案件移送流程。2015年共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食品类案件线索并立案侦查的案件共91起。 另外,省公安厅还会同省检察机关开展“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配合监督行政机关移送食品类案件43起。联合挂牌督办重大案件3批21起案件。 在强化业务能力建设上,省公安厅从全省基层一线实战单位评选多名业务精良的办案民警,建立了治安系统执法办案专家组,适时参与指导重大、疑难食品案件的侦查工作。同时,通过举办三期打击食品犯罪侦查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全省治安系统的破案攻坚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 安徽省农委 大部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居全国前列 根据部省两级例行监测结果,2015年全省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综合平均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5%、99.1%和96.1%,分别比上年度提高0.4、0.9和1.5个百分点,大部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受到农业部的通报表扬。 省农委表示,佳绩的取得首先与属地管理责任机制分不开。据了解,全省16个省辖市和103个涉农县区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考核内容,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省、市、县农业部门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推行延伸绩效管理。 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也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去年,该委在全省范围内继续组织开展农药管理及使用、“瘦肉精”、生鲜乳、兽药经营使用、生猪屠宰、水产品和农资打假等7项专项整治治理行动,与省直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了“双打”、肉制品等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加强检查巡查、隐患排查和案件查处。与此同时,监测抽查的力度不断加大。该委制定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调整检测参数和品种,开展定点、定时监测。对全省16个市120个无公害农产品、50个绿色食品和12个有机农产品开展证后监督抽检,对3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开展专项抽检,对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鲜食草莓、葡萄和检测合格率波动比较大的鳜鱼开展风险性评估调查。加强检打联动,对农业部和省农委例行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单位,跟进溯源整改,及时督促属地进行查处。 省农委从去年9月中旬开始,连续举办5期近千人次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管理与检测人员培训班、乡镇检测技术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怀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全省首家通过县级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有108个乡镇(区域)监管站被列为省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 安徽省质监局 给食品相关产品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为切实加强我省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安徽省质监局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无标无证生产及假冒伪劣食品相关产品的力度,一经发现,从严从快依法处置,并予以曝光,不合格产品将按规定责令企业及时召回。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安徽省共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820个,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遍布全省16个地市,安庆市食品相关产品企业数占全省近50%。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我省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该局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意见》,要求各级质量监管部门对食品相关产品监管要与食品“一视同仁”,同等重视,同步投入,同类监管,同样处罚,同为“红线”。 去年,省质监局还积极组织食品相关产品安全整治活动,通过结合国家联动抽查食品相关产品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省局会同市级监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对产品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指导整改。同时,在全省开展了“食品相关产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月”活动,各市局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了整改意见,对省级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现场核查指导,明确企业整改时限并向属地监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 安徽检验检疫局 实施进出口食品自主风险监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食品已经进入平常百姓家,保障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官方数据统计,2015年,安徽检验检疫局共检验进出口食品32265批、货值13.0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约10.05%。 在政策法规方面,该局整理了进出口食品工作相关的规范化文件,制定发布《安徽局特殊监管区进口预检验管理办法》、《进口食品化妆品指定监管场所基本要求和考核标准》,首次考核备案了13家指定监管场所。 为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通关效率,该局策划实施了安徽省第一个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自主风险监控计划,共抽取60种产品664个样品,获取10061个检测数据,然后按照动态调整的原则,重新进行企业分类、产品分级,调整了监管频次。今年,该局将科学规划安徽省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自主监控工作方案,将监控结果与检验放行结合起来,建立新的监控放行方式;将出口食品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出口示范区及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安全等内容纳入安徽省地方监控范围,加强监控数据共享,提升监管效率,完善风险管理和交流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借力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的推广和建设工作,该局积极融入,在示范县基础上打造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安徽已建成砀山果蔬、休宁茶叶、亳州中药材、和县蔬菜和来安禽肉等7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安徽省粮食局 构建高效健全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近年来,我省各级粮食部门认真履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扎实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安全监测一张网、质量检验一本账,行政监督一条线的良好局面,筑牢粮食质量安全防护网,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在强化质量安全监测、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上,省粮食局认真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监测机构的名称、职责、人员管理,定期组织参加国家局比对考核,不定期组织省与市、市与市质检机构进行结果比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运行情况自查自评,保证了国家授权挂牌机构正常运转。对于没有取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不得安排粮食样品检测,不得对外接受社会委托承担检测任务。 近年来,我省依托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扎实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如,及时排查真菌毒素超标小麦,并将不合格小麦进行封存,防止流入口粮市场,避免粮食质量安全事件,保证了人民群众粮食消费安全。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