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陕西子长:“一票通”让小作坊也安全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5/9/30 10:43:37 |
|
9月,细雨中的陕西省子长县已略显寒意。而位于子长县闫家枣林村的卓馨豆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35岁的合作社负责人陈刚正忙着安排员工给县城的客户送货。他不时提醒员工,“不管给哪个地方送货,一定要记得给人家把票票开上”。 陈刚所说的“票票”,就是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中推行的“一票通”。这是子长县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在全省率先探索的新办法。 在一些县城区域特别是偏远地区,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屈指可数,更多的是食品加工小作坊。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经过摸底排查发现,全县有各类食品加工小作坊87家。这些小作坊生产条件和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如何更好地加强小作坊的监管,既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又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摆在各级监管部门面前的难题。 对此,子长县食药监局按照“引导扶持、整治规范、逐步提升”的思路,严格小作坊生产技术规范,推动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改造升级,对整改不到位、达不到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坚决予以取缔。同时,率先在全省推出了食品加工“一票通”监管制度。 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彬林介绍说,所谓“一票通”制度,就是对全县符合备案条件的食品小作坊,设计统一格式的销售票据,票据正面为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购货时间等内容,票据反面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许可证照。按照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销售食品时必须向购货者出具销售凭证,这样就有效保证了食品小作坊的产品来源可循、去向可查。 陈刚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一票通”票据:“8月2日,豆腐200斤;豆腐皮30斤。收货单位:人人家超市”。此外,合作社电话、地址印在送货票据正面,票据背面则缩印着合作社的营业执照和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审查登记证。陈刚说:“这个票票可管事了,现在给学校和单位食堂送货,人家就认这个。我们现在是货随票走,人家是见票收货。” 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办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何小东说,他们对辖区的食品经营户和餐饮服务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一律不得采购未通过审查登记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在监管过程中对无法提供“一票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其产品也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这样就形成市场倒逼机制,有效规范了小作坊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维护了群众的饮食安全,也维护了守法生产加工者的合法利益。”陈刚说,“以前,由于一些黑作坊的冲击,我们一天只能加工百十斤豆子,收入连员工工资都不够,而现在,每天能加工六七百斤豆子,效益也明显上去了”。 有此感受的还有子长县长华豆制品作坊的老板李长华。李长华8年前从湖北荆门老家来到子长县,一直从事豆腐皮、豆腐卷的加工销售。没有取得小作坊备案证以前,他主要在县城出租房里靠传统手法加工,卫生条件较差、产量也上不去。经过县食药监局的宣传引导和热情帮助,他在瓦窑堡街道办强家洼村租了一处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的农家院,原料库、更衣室、榨豆间、点浆成型间和成品间一应俱全,还取得了县食药监局颁发的小作坊备案证。凭着“一票通”,该作坊加工的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到县城一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 据了解,目前子长县共审查登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9家,并对52家小作坊进行了停业整改和规范,对条件太差的12家小作坊予以取缔,另有4家小作坊考虑到自身条件,已经自行停业。(张 毅 何汪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