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创新监管 筑造食药安全铜墙铁壁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5/3/9 17:38:22  

欢快采购各类食品、惬意品尝各色餐饮、大啖庙会特色小吃……农历乙未羊年的春节,百姓一如既往地享用“舌尖上的北京”的安全与美味。春节期间,首都食品药品市场供应保障有序、消费安全、秩序稳定,未发生突发食药安全事件和严重违法问题。美味与安全的背后,是北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000多名工作人员的高效保障:春节期间,北京共出动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15813人次,监督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14630户次,监督抽检498件,快速检测1622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450件。

铜墙铁壁,是北京市民和市政府对北京食药监工作的唯一要求,北京食药监督工作者也不负众望,在2014年国务院食品安全考评中以98分的高分夺得第一,而在2013年,北京也是第一,成绩是94.5分。

首善之区,人口数量巨大,食品消费需求惊人,大型活动多,保障任务艰巨是北京食药监工作所面临的特有局面。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食品消费渠道日趋复杂,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挑战食药监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是食药监督工作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而互联网的普及,对监管的时效性、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面对如此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北京食药监工作者是如何应对,打造食药安全“防火墙”的呢?日前,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北京食品药品监管局张志宽局长。

体制创新,构建四级监管网络织网筑底

北京是特大型消费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日售蔬菜2500多万公斤,猪肉一天销售300多万公斤。人口多、自给能力低,85%~90%的食品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来源和销售渠道极其复杂,监管任务重、难度大。与此同时,北京居民的消费层次较高,对食药安全的要求更高,对食药安全事件的容忍“燃点低”,更是增加了食药安全工作的“难度系数”。

“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巨大的需求,即便我们有5000多人的队伍,也做不到覆盖全北京没有盲区。怎么办?只有想办法创新监管体制与模式。”张志宽告诉记者,北京食药监督工作的特点是四级监督体系织网,提前评估、预判风险的工作模式筑墙。

坐落于北京石景山区的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可以说是北京四级监管网的核心部门。苏丹红、红心鸭蛋、三聚氰胺、上海染色馒头、台湾塑化剂食品、老酸奶可能添加工业明胶、速生鸡、鱼翅造假、新西兰奶粉含双氰胺……10年来,300多起突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由这里为事件处置提供技术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风险评估。

北京市局以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和市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检验所、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为第一级构建了四级食药安全监管网络,16个区县的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为第二层级,322个基层监管所为第三层级,340多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检实验室(由北京市政府投资)是第四层级。

如果说四级机构织就了食药监管安全网的经,5000多人的监管队伍编就了食药监管安全网的纬,那么食药安全基层信息员,就是将这道大网编织得更紧密的丝线。据了解,北京市食药监局聘有8700多名食药安全基层信息员,并定期举办培训,向这些热心的志愿者讲解食药监法规和食药安全问题鉴别技巧,并由各区县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对他们进行奖励。这些人有的是退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是大学生,还有的是有食品药品购买经验的家庭主妇,他们分布在街道村落,发现哪里有食药安全问题,哪里有生产假冒伪劣的工厂和窝点,就向食药监部门提供情报信息。

“我们的食药监机构最多能设置到乡镇一级,而北京有的大型社区的人口都有十几万人,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是再多上一倍,恐怕也做不到无死角。但这8700名信息员延伸了监管的触角,是我们灵敏的‘末梢神经’。”张志宽告诉记者,北京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12331每天也就能接到1700多个电话,这其中的绝大部分还是咨询电话,而食药安全基层信息员每年能提供上万个食药安全信息,并且准确率高达85%以上。

为有效控制市场,北京市食药监局会提前进行预判和分析,针对高风险品种和企业,结合上一年抽检的评估情况,确定重点项目、重点品种和重点地区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大市场抽检力度。监管部门不通知任何机构和企业,直接到市场随机抽检。据介绍,北京市食药监局每年抽检食药样本将近16万例,其中食品占12万6000例。

模式创新,开创北京食药安全智能监管时代

北京事的四级监管体系是如何实现高效、灵敏连动的呢?据了解,北京市借鉴了交通监管方法,创造了“北京食品安全智能监管模式”。该模式的要点一是布设基层监测哨点,为基层一线监管机构配置“网络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如快速检测箱、手持快速检测仪等,实现常规检测、突击抽查和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提高了基层食品安全的检测能力。“快检监测哨点”就像交通监管中的“摄像头”,可实时发现各种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违章”行为,并上传到食品安全监控平台系统。

二是在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配置了食品安全监控平台系统,中心通过监管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监测任务下达,实时获取区域内的检测数据,汇集各种“违章记录”,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类似“交管指挥中心管理系统”;并建立食品安全“积分管理”数据库,对越线企业进行整顿和处罚。如此一来,“快检监测哨点”与“监管平台”结合联网,各级监管中心与下属基层监管机构间实现互联互通,形成覆盖全区域的“智能食品安全快速筛查网络”,实现食品安全监测任务统一管理,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实时汇集,食品安全形势动态监控、风险评估与预警。

张志宽介绍,覆盖全市的智能食品安全快速筛查网络,大大提升了首都食品安全现场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大幅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借助“北京市智能食品安全快速筛查网络”,北京市食药安办可定期规整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开发“首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等,为全面掌控全市食品安全风险提供参考;围绕市重点监测的食品种类,制定年度风险监测计划,并通过监管平台下达各分中心、客户端,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高风险项目的监测评估,提升现场控制能力。通过该系统,已累积将6000余批次危害较大的不合格食品和近百家屡出问题的食品生产企业及八个地区的产品清退出首都市场,形成品种退市、企业退市和产区退市的惩戒机制。

同时,依托智能食品安全快速筛查网络,北京市形成了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近年来成功处理了300余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 会和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构建信用管理体系打造社 会共治新格局

“我们准备与媒体合作,搞一个食品药品企业信用积分制度,满分是12分,在这基础上出现问题扣分,6分以后,就要在市局网站和大型公共媒体上进行信用状况公示,3分以后就锁定它,严重违法犯罪的实施终身禁入。无意识的、轻微的过错,可以在规定时限内提出整改,修复信用。这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已进行了大半,很快就能上线。”张志宽透露。

张志宽认为,我国所处的经济社 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的食药安全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监管与被监管这对矛盾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然处于激烈博弈之中。对监管的时效性,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执法人员的监督、处理是“切除疾病组织的手术刀”,却不是改善机能的治本良方。说到底,食药安全的最有效方法还是规范食药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让违法经营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让坑害消费者的不法行为没有市场。

据了解,去年北京市食药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近百家京内外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和世界知名外资食品企业,牵头组建了“北京市食品安全企业联盟”,引导企业共同打造食品产业的首都标准、首都信誉。

“今年我们的重点就是搞好食品药品企业信用积分制度。”张志宽介绍,目前北京食药监局已和北京市工商局在法人主体上实现了数据对接,工商部门的所有法人登记信息可以自动转入食药监局的数据库,双方的行政许可信息也实现了共享。而食药监管信息的搜集整理也已完成,形成了针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包括不合格产品名单、违法违规企业名单、消费者投诉举报、违法添加物、违法销售行为等内容的诚信数据库。

“有了数据支持以后,我们将与媒体合作,加强违法经营者违法信息的公示力度,让消费者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及时了解违法企业和产品的情况,形成全社 会对违法行为的共同惩戒,这也是现代监管模式的重要表现。”张志宽说,明确食药安全相关各方权利和责任,着力构建企业负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部门协同、社 会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社 会共治新格局是食药安全的治本之道。构建信用体系将强化企业是食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使消费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食药安全信息,调动整个社 会打击违法行为的积极性。

此外,北京市局还制定了食药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不论匿名举报还是内部举报,不论小违规还是大事件,只要“可能导致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都是举报奖励的范畴。按最新修订的《北京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举报人最高可得到3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技术应用创新:实现食品安全智能监管

新发地市场是北京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架子。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在市场随机进行抽检。一旦发现问题产品,便马上退回,并约谈生产企业和市场管理者。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北京市的10家大型肉类蔬菜批发市场上演。执法人员使用的,是一种网络版数字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是北京市局专门配备给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使用的。

食品是特殊行业,既有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的共性,也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监督管理者对违法行为和不合格产品具有极强的鉴定识别能力。近年来,一些新技术被不法人员利用,新添加物、新造假手段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形势下,原来传统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存在过时和装备标准不统一问题尤为突出。传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学局限性很大,以定性为主,依靠人工判读,易出错,结果准确性无法保障,数据不便统计保存、更无法进行宏观动态分析监测;快速检测设备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携带使用不便,严重影响基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和监管水平。

近年来,北京市局全力支持装备技术现代化,为本市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城管、公安等基层一线执法监测站点配备300套网络版数字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应用在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小食品摊、饭店、食堂等现场流动执法检测各个环节。这些设备均采用定量方法学,结果准确可靠;集成多种方法学,检测项目覆盖全面,可在2小时内对60余项生物和理化指标进行精确定量分析,如果有需要,检测项目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能很好满足现场执法需求;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功能,具备网络数据传输功能,可将检测结果第一时间上传至市级风险监控中心,自动上报检测数据、下达并接受任务,便于集中整合监测力量,形成统一监管网络。三是便携易用,满足现场流动检测和执法需求,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使用,不受实验室条件制约,如在交、直流供电模式下均可使用。这些创新技术的整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北京市基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有了人才和装备,还需要高水平的执行能力。为此,北京市局还专门举办了“模拟执法比赛”选手们随机抽取食品、餐饮、药品、器械、保化5个专业领域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严格模拟执法过程,开展调查取证等一系列执法动作。评委当场根据执法程序、执法要点等内容对每一组选手予以打分。通过一系列创新努力,北京市局的专业执法能力和监管效率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科研创新:为高水平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持久动力

“去年北京市有个工地发生了一起工人群体中毒的事件。当时工人们吃过午饭后出现严重不适,当地检测不出是什么物质,便将呕吐物和剩余食物迅速送到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做未知物鉴定。结果很罕见,食物中被掺入了一种水泥凝固剂。案件马上移交给公安部门。”张志宽介绍,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的食品安全风险筛查实验室拥有两个世界顶级实验平台。一个是食品安全风险筛查确证平台,一个是食品安全未知成分鉴定平台,它们对提升北京食品安全风险筛查能力,及时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筛查确证平台,900多种农药残留、100多种环境污染物,只需要一次实验就可以同时筛查出来。要是采用普通的国标检测方法来做,一次最多只能做几种,或者是几十种。如果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是等不及这种普通的国标检测方法的。通过食品安全未知成分鉴定平台,则可以对食品中可能存在又未纳入筛查确证平台的潜在风险物质,进行初步划定,并利用制备液相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解析最终确定的物质结构,明确可能添加的化合物具体种类。

食品安全未知成分鉴定平台依托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食品安全未知成分数据库。科研人员搜集全世界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将其中出现的有害的物质纳入数据库,并集成化学分子式、侵害人体部位、机体损害的表现和症状、体内过程及诊断、治疗方法等信息。目前这个数据库里纳入的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物质已有3000多种。“这样强大的数据库,可以说是全国乃至世界都罕见,大大提升了北京食品安全未知风险的主动发现能力。”张志宽说。

北京市还加大了食品药品检测设备和检验方法研究、居民膳食结构研究、转基因安全性研究、药品添加物的研究、食品药品标准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了材料和参考,很多研究的技术股干都是国家药典委的成员,研究项目制定的一些标准也被国家所采用。以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为例,2013年该所申报发明专利6项。特别是其完成的打假快筛技术的研究,不仅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还开发出全新的药品快检笔,在数秒内即可对多种特定违禁物质完成快速筛查。

通过一系列创新努力,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创了全新的食药安全现代监管模式,专业执法能力和监管效率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使得北京市局“让首都市民享受更高水准的食品安全保障”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落在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