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光明拟收购澳洲最大炼糖厂收购价不超过14亿美元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1/13 |
|
昨日,总部位于上海的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Bright Food Group Co.)表示,已经和澳大利亚公司CSR Ltd.接触,提出以最高15亿澳元(合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糖和可再生能源业务。此前,先后有兖州煤业、五矿集团、紫金矿业等多家国内公司在澳大利亚投资能源与采矿行业。
根据外媒报道称,此次光明食品将通过旗下公司烟糖集团完成此次收购,糖业是烟糖集团三大主业之一,有分析认为,光明食品此举意欲打造国际糖业巨头。 还未形成完整的收购提议 总部位于上海的光明食品集团成立于2006年8月8日,资产规模458亿元,是一家食品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光明食品拥有包括光明、大白兔、冠生园、梅林等众多食品品牌。与百事可乐、雀巢、可口可乐、达能与三得利等知名品牌都有联系。 目前光明食品下属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金枫酒业(原第一食品)、海博股份、上海梅林、光明乳业。 糖业目前在光明集团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光明目前的食品产业链中,糖业已经成为光明发展的重点之一。而糖业是光明旗下食品产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昨日,光明食品向澳大利亚CSR公司提议以不超过15亿澳元的现金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炼糖厂,而该收购对象,即百年老店CSR是澳大利亚第一大糖业公司,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占据近半的市场份额。 目前,光明食品对于CSR的收购并没有最终估价,也还没形成完整的收购提议。并且,要执行这样一种交易,还需要多种条件和多重审批。 CSR分割糖业预计3月完成 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有意收购澳大利亚大宗商品行业的资产,但到目前为止,多数收购要约都集中在澳大利亚的采矿行业。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迅猛增长,达到107亿美元,超出2008年水平的四倍。 CSR去年曾表示,它计划将旗下的糖业和可再生能源部门从建筑产品业务中拆分出来,使之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根据这一计划,它将分别创办两家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一家包括它的糖业务,另一家包括它的建筑产品、房地产和铝业务。在昨日的对外声明中,CSR表示分拆计划正在取得进展,但他同时表示,该集团将会“考虑其他选择”。 光明食品表示,希望它全部用现金收购糖部门的要约相比CSR分割糖业资产的当前计划是一种远更诱人、保险得多的替代方案。 CSR方面表示,按计划,投资者将在2月份就CSR分割糖业务进行表决,相关交易预计在3月份完成,具体时间取决于尚需完成的尽职调查和其他审批程序。 百度域名昨日遭遇长时间被黑 专家称偶然性瘫痪不会影响业务 □ 本报记者 孙洁琳 昨日早晨,中国最大的搜索网站百度在美国的域名注册商处的域名解析(DNS)遭黑客篡改,造成百度www.baidu.com在几小时内无法正常访问。据了解,这是自百度建立以来,所遭遇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黑客攻击。 昨日上午11时,百度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不能被访问的原因是www.baidu.com的域名在美国域名注册商处被非法篡改,百度正在积极处理,而www.baidu.com.cn的备用域名仍然有效。 而直至昨日下午6点,百度给媒体发布的声明中,仍然并未有进一步的信息。“是报复性篡改还是出于其他目的,还没有查出。但因为受攻击的域名注册商是在美国,也没有办法报警,只有我们自己与美国域名注册商协调。”百度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网友称,在早晨百度刚刚被黑时,输入百度网址后显示的是“雅虎的错误提示”,或出现带有伊朗国旗的页面。 而到中午,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可以正常登陆www.baidu.com网站了。 百度表示“本次事件中,不法分子并没有攻击百度的服务器,而是选取美国域名注册商为攻击对象,这是一个新的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一名工信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偶发事件,不会对百度的业务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如果频繁发生受攻击或网站瘫痪,则会造成用户或客户的大量失去依赖感。” “几个小时无法登陆百度,对大家来讲好像感觉上非常的不适应,但实际上搜索引擎类产品可替代的非常多。实际上谷歌、还有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都可以完成搜索任务,用户选择哪个只是习惯性依赖。”上述人士强调。 据媒体报道,百度历史上也有过被黑的经历,而能与此次相提并论的仅有一次,就是在2006年9月12日遭到了不明身份黑客攻击,时间约为半小时。然而,这一次黑客并不是直接攻击百度,而是利用了在DNS安全方面的缺陷:DNS服务需要对所有网络上的用户开放,这就意味着网络安全的大门——防火墙不能对DNS端口做任何限制。而开放就意味着程序的漏洞也是可利用的。 经过此事后,百度也表示“我们呼吁DNS厂商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百度也愿意积极配合,帮助更多DNS解决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这或许能促成新的联盟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所有.com的域名都注册在国外,DNS缺陷问题也是所有中国拥有.com域名的企业共同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