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内蒙古牛肉干市场乱象丛生 无资质小作坊充斥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更新时间:2014/9/24 16:17:49  

原标题:内蒙古牛肉干市场乱象丛生 无资质小作坊充斥

  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今年第一阶段20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检信息。其中,内蒙古通辽市大青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赤峰市宝音格阿茹娜食品厂两家企业生产的牛肉干不合格,均为菌落总数超标。

  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内蒙古近几年牛肉干市场乱象丛生,生产条件较差的小企业占到绝大多数,无资质的小作坊充斥市场。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不合格产品知多少

  今年8月,内蒙古案值最大的生产销售假牛肉干案宣判,经营“黑心店”的夫妻王某某、李某某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和4年。

  据了解,有关专业部门对王某某和李某某的工厂生产的牛肉干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产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严重超标,为不合格产品。而且,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使用价格更低的猪肉冒充牛肉,在制作中添加“一滴香”“牛膏1号”等食品添加剂。据办案民警统计,2012年9月以来,王某某与李某某共向全国15个省、26个城市销售假牛肉干680余件,价值260多万元。

  这引起消费者,尤其是到内蒙古旅游的游客的关注。从江西到内蒙古游玩的魏国华表示,内蒙古的牛肉干很有名气,被誉为“成吉思汗的军粮”,但是确实不好鉴别真假,有的还是“挂牛头卖猪肉”。

  据淘宝网公布的近期《中国牛肉干网购排行榜》数据显示:内蒙古成为我国最大的牛肉干产地,淘宝网上约35%的牛肉干产自内蒙古;从卖家区域分布来看,平均每周牛肉干成交总金额中内蒙古卖家占据卖家总数的23%。

  虽然内蒙古牛肉干受到青睐,但是产品质量也引起消费者担忧。2013年内蒙古质检部门的一次产品抽查情况显示,25家牛肉干企业的29个批次产品中,合格19家,合格23个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79.3%。

  内蒙古一家知名牛肉干生产企业负责人分析,作为受到消费者喜欢的休闲食品之一,牛肉干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也吸引了很多企业来投资建厂。目前内蒙古牛肉干生产有证经营者大概100多家,遍布全区各地的小作坊更是数不胜数,卫生不合格、以次充好,甚至使用猪肉假冒牛肉的现象时有发生。

  走私牛肉与低端养殖业

  据介绍,考虑到健康卫生等因素,现代方法制作牛肉干摈弃了传统自然风干的工艺,采用在密闭的厂房内(不通风),室内温度控制在70摄氏度左右,使用风扇增加风量进行风干,然后采用电烤工艺充分脱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和小作坊除了采用假牛肉外,还使用走私牛肉生产牛肉干。

  据了解,目前我国走私牛肉主要来自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地,每斤十几元的价格比国内二三十元的价格低了不少。据估计,每年可能有几十万吨牛肉通过走私途径借道越南大量进入我国广西,并流向全国。

  业内人士担心,走私牛肉不通过海关检疫,很可能将口蹄疫、疯牛病等疫情带入国内,对国内肉牛产业来说是很大隐患。

  实际上,在近年来我国牛肉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背景下,牛肉进口和走私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国肉牛养殖业却“掉头直下”。牛肉产量从2010年的712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662万吨,肉牛出栏量近4年下降了1000多万头。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牛肉价格自2000年以来呈现持续攀升的状态,13年间上涨了346%。

  有关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仅为27%。这表明,我国的肉牛养殖业仍然处于低端水平,主要表现在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饲养管理粗放、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牧区抗灾能力弱等。

  实行全程质量监控

  据介绍,传统作坊式牛肉干生产主要靠太阳晒、烧土炕烘,生产的牛肉干品质次、污染严重,与现代肉制品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比较,缺乏无菌包装条件,容易造成菌落总数超标。

  内蒙古经济信息中心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应当大力推广牛肉干现代工艺流程,对牛肉生产企业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推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全面提高优势牛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制定和完善优势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1%,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记者了解到,在呼和浩特、赤峰等地,当地政府正在极力扶持和培育大牧场等牛肉产业化龙头企业,牛肉干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正逐年提升。

  在内蒙古肉牛养殖第一市——通辽,当地政府力争到2017年实现“3个1”建设目标,即:农村牧区人口每人年存栏1头基础母牛、年出栏1头肉牛、年人均肉牛业产值超过1万元,依托肉牛产业,将通辽市打造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记者 张玺 实习生 吴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