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蒙牛牵手中粮拿大股东“宝座”换“明天”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8/5  

 “公司资金很充沛,债务也所剩不多,合作约定的事项正在积极推进。”蒙牛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姚海涛8月3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蒙牛集团与中粮集团合作,是着眼长远发展作出的双赢选择,外界的很多猜测没有依据。

  蒙牛否认缺钱

  7月6日,蒙牛集团的公告称,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投资管理公司斥资61.16亿港元收购了蒙牛集团20.03%的股权,成为蒙牛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则由28%降为15.18%。

  近一个月来,这起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收购案引发了种种猜测,其中之一是蒙牛集团卖股换钱。“国内企业走出‘问题奶粉’事件的阴影,估计还得半年到一年时间,不缺钱的很少!”一位乳制品专家对记者说。

  对此,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涛解释,蒙牛集团出让股权并非缘于资金困难。随着国家强化对乳业的扶持,蒙牛集团的运营恢复较好,至7月下旬销售已恢复90%以上,日平均收奶量已达到8000吨左右,发放奶款额已达到40多亿元,账面存款也已增至30多亿元。

  合作为发展

  为什么与中粮牵手?有观点认为,在国内几家大型乳制品企业中,除蒙牛集团外,其他均有国资背景。因此,蒙牛集团与中粮集团合作,有找“靠山”的考虑。

  围绕这一问题,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曾表示,在去年10月之后,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的股权比例一度降至26.27%,存在被恶意收购之忧。有中粮集团作稳定的大股东后,蒙牛集团已无被恶意收购之忧。

  姚海涛告诉记者,蒙牛集团与中粮集团战略合作的真正目的,是着眼于长远发展。参考国际经验,食品产业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双方合作后,有利于形成从原料到市场、餐桌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姚海涛举例说,眼下我国的农牧产品出口尚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乳制品出口较少。蒙牛集团与中粮集团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教授说,由于中粮集团承诺不参与蒙牛集团具体的日常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改变目前发展战略方向,今后蒙牛集团既可以保持经营发展的灵活性,又能增强对我国乃至海外乳制品市场的影响力。

  钱花在刀刃上

  对于售股收入的投向,姚海涛介绍说,除了老牛基金会售股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外,其他老股东的售股收入将由个人支配。此外,增发10%新股的收入将重点用于建设奶源,特别是投资建设一些大型现代牧场。此外,新产品开发、设备改造、建设新厂等工作也需要投入资金。

  近些年,蒙牛集团已滚动投入20多亿元建设奶源,目前自建奶源的比重已达到20%以上。但根据国家规定,2011年10月底前,乳制品生产企业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未来几年内奶源建设仍是蒙牛集团的投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