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沪食药监:“薯片铝超标”系误读 爱吃油条或存健康风险 |
文章来源:新民网 更新时间:2014/7/10 13:30:40 |
|
【新民网·独家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沪现多起薯片铝超标”,引发市民忧虑。7月9日晚间,上海市食药监局发布消息称,相关报道为误读误判,2013年全年及2104年上半年的安全风险监测中,薯片及其他膨化食品均未发现铝残留超标的情况。不过,食药监部门也透露,油条、馒头、糕点等是上海居民摄入铝的主要食品,特别是偏爱食用油条的市民摄入铝可能超过安全量,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最近一年半上海未现薯片铝残留超标 据上海市食药监局介绍,薯片属于膨化食品,被作为一般风险食品纳入风险监测清单,每半年监测一次。监测指标包括铝、安赛蜜、糖精钠和甜蜜素4项食品添加剂指标。 2013年,食药监部门共监测薯片100件,涵盖24个不同品牌,样品来源于超市卖场、集贸市场、便利店、食品店、网店等31个采样点,覆盖了薯片的主流供应渠道,兼顾城乡结合部和学校周边。监测结果表明,100件薯片的铝残留范围为0.5~31.2mg/kg,平均值为5.4 mg/kg。按《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规定的膨化食品铝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00 mg/kg的规定,100件样品铝残留均符合国家标准。鉴于薯片铝残留水平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且日常食用量小,通过薯片中铝残留导致人体健康的风险不大。 2014年上半年,对油炸、非油炸两种类型的膨化食品进行安全风险监测,40件中除1件膨化食品羰基价指标(油脂酸败指标)不合格外,其余39件样品均判定合格,样品合格率为97.5%,未发现铝残留量超标的情形。同期,对上海生产流通的膨化食品进行了其他项目的监督抽检:共抽检58个批次,其中生产环节18个批次,流通环节40个批次,主要检测微生物、重金属(总砷、铅、铝)、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黄曲霉毒素B1、人工色素等安全性指标,全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抽检合格率为100%。 偏爱油条易摄入铝超标 存健康风险 铝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但并非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铝摄入过量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损害人体中枢神经,出现记忆衰退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确定的铝的安全摄入量(暂定每周可容忍摄入量,简称PTWI)为2mg/kg体重,相当于每周每人摄入不超过120mg。 上海食药监局透露,近几年对食品中铝的风险评估发现,油条、馒头、糕点等是上海居民摄入铝的主要食品。特别偏爱食用油条的消费者,其摄入的铝有可能会超过PTWI,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据介绍,食品中铝的来源主要是含铝添加剂,如明矾。为此,上海食药监局积极推进非铝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使用,目前非铝食品添加剂已在申城主要餐饮企业成功应用于油条等常见食用品种。 国家最新出台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油条等油炸面制品除外。据悉,目前上海正组织在全市开展含铝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专项检查。一经发现有不按标准生产、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将坚决予以严惩。(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特别说明: 铝摄入量超过了安全摄入量(PTWI)不等于就会发生中毒,而是发生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增加了。安全摄入量的作用是评价健康危害可能产生的风险,如果小于这个量,说明风险低,超过这个量,就应引起重视。 减少通过食物摄入铝的方法: 1、 不过量食用海蜇、粉丝、粉皮等铝含量较高的食品; 2、 选购油条、馒头、糕点时,询问或观察所使用的膨松剂。不选择明矾或泡打粉加工的品种,选择无铝或低铝膨松剂制作的食品; 3、 自制馒头、糕点时,用不含铝的膨松剂(如酵母、发酵粉)代替明矾或泡打粉; 4、 选购有包装的膨化食品、糕点等食品时留意配料表,不选择含硫酸铝钾、硫酸铝铵及色素铝色淀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