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西湖会所转型方案:除天外天以外其他不提供餐饮 |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刘焜 更新时间:2014/4/11 13:17:08 |
|
原标题:西湖会所转型方案:除天外天以外其他不提供餐饮 没有会所的西湖,会是个什么样子? 昨天,《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业态提升规划》在西湖博物馆公示,这张蓝图将告诉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西湖边,吃住行旅游包括购买纪念品,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也是国内所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第一个《业态规划》。说白了,六个字——开啥店,怎么开。 《规划》中最受人关注的一点,就是西湖景区已关停的30家高档经营场所的转型。 30家场所,《规划》给出了30个大框架的转型方向。除老字号“天外天”平价转型外,按照目前公示的《规划》文本,其他29家今后都不能提供餐饮服务。 《规划》主要起草人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宋峰教授表示,29家场所,今后除主要展陈和服务外,只能配套提供三明治、简餐等小服务。 也就是说,市民游客若想要点菜吃饭,这30家中,恐怕只有天外天可以提供了。 那么,目前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红红火火的曲院风荷开心茶馆(原西湖会),也将告别点菜吗?不一定。《规划》正在公示中,还有修改的余地。 西湖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刘颖表示,衷心希望广大市民和游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30家西湖高档经营场所今后转型方向是否可行,有两条标准。第一是以市民游客是否满意、是否拥护、是否接受为标准;第二,以是否提供面向大众的服务为标准。” 为啥29家高档经营场所,几乎都和饭桌说拜拜,这样会否矫枉过正?规划看起来很美,但如何保证转型落到实处?一家一方案,是如何量身定制的?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业态提升规划》刚一出炉,涟漪已起。昨天,本报记者请来这份规划的执笔人、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宋峰教授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颖一起详解《规划》。 为何29家会所将餐饮一刀切 环湖餐饮已饱和,需要做减法 “西湖环湖餐馆数目已达饱和状态;从长远发展看,不但目前这些场所需要转型,西湖环湖餐饮,也许还需继续做减法。” 北大世遗中心团队约20人,2014年春节前开始进行大量基础资料的调阅、现场调研、问卷访谈等工作,进行《规划》的研究和编制。 执笔人宋峰在听到记者抛出的“餐饮”问题后,首先亮出了一组《规划》中的统计数据——西湖景区餐饮业共653家,数量比例超过业态总数的20%,环湖景区餐饮业数目占总数的28%,位居第一。倒是西湖西南的九溪附近,是餐饮服务最薄弱的区块。 宋峰微笑着说:“西湖环湖餐馆数目已达饱和状态;从长远发展看,不但目前这些场所需要转型,西湖环湖餐饮,也许还需继续做减法。” “西湖是一座嵌在城市中心区的湖,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它不像九寨沟,一方面远离城市,一方面景区内只有5家餐馆,如果这5家餐馆关停,游客就没有地方吃饭。”刘颖说,北山街附近有青芝坞、白沙泉、东山弄,南山路附近有吴山广场美食街、河坊街等等餐饮服务聚集区,“少了这20多家餐馆,游客在西湖景区吃饭,没有问题。” 游客想要享受高档餐饮服务,西湖景区依然能提供。刘颖掰着指头数,比如楼外楼、花港海航、新新饭店、香格里拉饭店等都有高端餐饮,“想要孝敬父母,让他们吃得好一点,在西湖景区,也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 文创成了转型关键词 西湖未来要在这里花大力气 “政府投入的文化设施偏少,这次关停高档经营场所,我们反思,要抓住机遇,干脆往公益性方向发展。” 餐饮太多,而天平的另一端,西湖景区内的文创产业共计444家,占业态总量的14.4%,明显少得多——其中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和艺术品占有较高比重,文化会展业、教育培训业等公益性行业所占比重较低。 刘颖觉得,环湖核心区走一圈,十几公里下来,放眼望去,吃饭的地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可是,我们能在几处听到琴声、闻到书香、感受文化呢?政府投入的文化设施偏少,这次关停高档经营场所,我们反思,要抓住机遇,干脆往公益性方向上发展,所以做一个刚性的规定——这20多家,就不提供餐饮服务了。如果放一个小小的餐饮口子,难保几年后,哪家场所里头,可能1个包厢又开始悄悄提供高档餐饮服务、侵占公共资源……” “文创产业,在西湖景区刚刚起步,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刘颖说,比如旅游纪念品,西湖拥有年游客人次2800万,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是,我们拿不出像样的西湖特别旅游纪念品来奉献给游客。” 在西湖发展文创产业,景区将配套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希望更多社会资源转向这个方向。 至于天外天这样的老字号保留它的餐饮功能,刘颖则觉得应该从文化的延续上看:“若让天外天去搞文创,也是一种文化的割裂。同时,《规划》中也非常明确,天外天要做大众平价餐饮,游客想吃10元一碗的阳春面,没问题。” 解剖一只麻雀 1917餐厅转型,突出民国风 “这幢楼希望整体能做成民国风的展示馆,而为了配套一些服务,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可以出售图书和音像制品。” 会所为何这样转型?我们可以解剖一个小案例来看一看。 比如南山路105号1917花园餐厅,位于涌金广场附近,从城站火车站打车到这里,只需要十几元钱,不过,在之前不短的年份里,若一般游客想要进门吃饭,对不起,您有钱还未必能进——这里实行会员制。 1917的产权单位是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这幢奶黄色、造型精致的别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它是历史建筑,建造这幢房子的主人黄郛,同盟会元老,蒋介石的拜把兄弟。这栋楼,建于1934年,是黄郛为爱妻沈亦云所建。 这无疑是一幢带着浓重民国风味的历史建筑。对于这样一处地方,如何转型,宋峰觉得应该抓住它特有的文化脉络来做文章,继续餐饮肯定是不合适的,转型后应该更加突出它的历史性:“黄郛故居地处西湖与城市交界地带,具有很强的公益潜力。黄郛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故居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应当对其进行保护和展示。” 在宋峰看来,1917花园餐厅转型应以文化展示为主,让更多的人知道民国范原来应该是这样子的:“这幢楼希望整体能做成民国风的展示馆,而为了配套一些服务,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还可以出售图书和音像制品。” 这些衍生的问号,几句话看懂 ●关停场所转型,何时揭开红盖头? 答:希望尽早,但目前没有时间表。 针对30家高档经营场所,《规划》文本中,都有一对一的转型规划。 不过,具体措施大多只有不到百字,只是搭了一个大概的框架。 “公示后,我们将根据市民意见进行修改,制作《规划》的定稿,”宋峰说,定稿出炉后,各经营场所的产权单位在大框架内,制作转型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批认可后,可以进行文化展陈布置,然后重新开张。 ●转型文创,产权单位会不会“臣妾做不到”? 答:产权单位全部为国企。有产权单位出租给私人经营的情况,但一般经营者也不会选择赔本的生意,资本总会自己寻找出路;另外,被“逼”转型升级,阵痛过后,就好比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也许更加海阔天空。 ●很多企业@西湖晓蛮腰,表示想接盘:30家场所有没有选择退租的? 答:目前没有,30家场所都表示配合,也正在等待《规划》的正式出炉。 ●《规划》只是一纸文本,今后如何保持对转型的长效监管? 答:六管齐下。《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已经提交修改,今后将在法律层面进行监管;《规划》是第二个层面;第三,将着眼长效,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制定和完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营场所从业规范》;第四,继续坚持不再审批西湖景区公园内的任何高档经营场所;第五,30家场所,每个场所门口,每天有两位景区管理人员轮班,严防死灰复燃;第六,引入社会监督,西湖景区挑刺专线0571-86909090全天24小时开通,欢迎举报。 不能再做平价餐饮 开心茶馆何去何从 西湖景区30家关停会所如何转型,这个自去年年底以来,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昨天有了新进展。按照昨天起在西湖博物馆公示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业态提升规划》,30家会所里头,只有天外天才能提供餐饮服务。 对此,不少人昨天获知消息后颇感意外:今年年初,已经率先由高端会所“西湖会”转型成平价餐饮的“开心茶馆”,岂不是也要关了,它的人气不是一直挺高的吗? 日均营业额两三万 客人点的都是家常菜 昨天中午12点多,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依然有点阴。位于曲院风荷景区内的开心茶馆,客人三三两两地坐着聊天喝茶。也许是天气的原因,大部分的座位都空着。 临近过道的一张小方桌上,两名中年女子正在吃饭,她们的面前放着三个空盘子。一名女子说,她们是从上海过来的,公园里逛了会就坐下来喝茶,到吃饭的点了,看看菜单也不贵,就点了三个菜:一盆虾、一个炒蔬菜加一个汤,一百来块钱差不多了。 沿着开心茶馆里里外外、楼上楼下逛了圈,客人就十来桌,吃的基本上是这样的家常菜。 开心茶馆的楼面经理方文海证实,昨天中午,开心茶馆的上座率在3成左右——西湖会转型为开心茶馆后,这里有9个包厢外加150个餐位。“现在每天的营收平均下来是两三万元。”方文海说。 这与之前西湖会的鼎盛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以前一天做到十几万都有,现在最高也就4万多。”方文海告诉记者,转型成开心茶馆之后,一天的客流总的来说是中午人多,晚上人少。 4月底租期到期 何去何从“听上头的” 西湖会的转型,不光是转成茶馆。重新开放后,茶馆内部还摆放着许多名人画作以及制作考究的瓷器,记者发现,画作和瓷器下面,都标着价格——用外行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并不便宜,画作普遍售价一两万,瓷器少则几百,多则上千。 “这些一方面可以供客人观赏,做一些公益性的展出,如果客人喜欢的话也可以买走。”方文海说,这也是他们转型的一种尝试,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客人下单过。 至于开心茶馆以后何去何从,方文海坦言自己也没数:“这是上头决定的事情,我们这里的租期总共10年,今年4月底正好就到期了。接下去怎么做,要看上头决策了。”另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是做餐饮的,如果要转成其他公益性质的,也不知道怎么转。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开心茶馆的“老东家”市商旅集团,希望就开心茶馆今后的走向进行采访。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尚未得到回音。 不做平价餐饮 游客觉得有点可惜 在曲院风荷,记者遇到了杭州人徐先生一家。“以前这里是西湖会,我进不来。今年转成开心茶馆之后,来吃过好几次,味道不错,价格也便宜。这么好的环境,如果价格再高点都可以接受。”徐先生说,他们每次来吃饭,人均50元能吃得挺舒服。 听到记者转述了这里以后可能不再做餐饮的消息后,徐先生有点吃惊:“什么?便宜的也不做了?真可惜啊,那以后不会再来了。” 接受市民采访的柯先生则持不同意见:“其实这些场所做不做餐饮,跟我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柯先生说,以前这30家高档精英场所,他有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有的就算知道也从来都没进去。“这些店本来就跟我们的关系不是很大,而且西湖景区这一带,也并不是很缺餐饮。”(记者 杨晓政 记者 刘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