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金融护航黑龙江“大粮仓”建设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更新时间:2014/1/24 7:37:37  

黑龙江农业在2013年实现“十连增”,粮食总产量达1200亿斤,为2003年的2.4倍。黑龙江用全国1/10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7的商品粮,养活全国1/6的人口,粮食产量、增量、商品量和输出量均摘下中国“第一粮食大省”的桂冠,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自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的资料显示,黑龙江建设“大粮仓”,金融系统的支持功不可没。

  截至2013年11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472.2亿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全部贷款增幅5.4个百分点,占贷款总额38.9%,高于全国12.5个百分点。

  据介绍,2013年4月,国务院将黑龙江省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提出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满足“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金融需求。根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对《总体方案》关于“金融服务创新”的任务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启动了现代农业金融创新示范点建设,充分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投入,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大力推动农村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支持黑龙江“大粮仓”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传导货币政策,提供资金保障

  2013年,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农业科技、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方面,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将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投放重点,农贷投放在关键领域实现了新突破。2013年三季度末,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5%;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7%;农业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1%。

  同时,黑龙江金融系统有效运用支农再贷款,撬动支农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将投放支农再贷款与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机结合,引导支农再贷款用途由过去主要用于种养业向棚室经济、农村土地流转、农机具购置、农村妇女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农村泥草房改造等多个领域广泛延伸。2013年全省支农再贷款额度114.5亿元,较上年增加37.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人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积极调整再贴现业务办理重点,选择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大庆市设立再贴现转授权窗口,累计为7家金融机构“三农”领域办理再贴现82.9亿元,占再贴现总额的21.3%,重点满足了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等涉农企业的票据融资需求。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黑龙江金融管理部门灵活运用差额存款准备金工具,增强农贷投放能力。充分运用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政策,积极为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农村信用社增加贷款规模,全部用在“三农”领域。截至2013年11月末,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农村信用社3家地方法人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278.4亿元,占3家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54.8%,高于全省涉农贷款占比15.9个百分点。

  优化信贷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人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还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示范点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的示范效应。目前,以“征信+信贷+保险+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组织”为基础产品的6种农贷创新模式已全面成熟,覆盖全省34个县(市),支持重点由传统种养业转向农业经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到2013年11月末,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贷款比上年同期增长23.1%,惠及合作社1872个;农业经营公司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家庭农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9%。

  黑龙江金融管理部门还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改进农贷经营管理模式,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领域的信贷投入的方式,保障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在支持粮食流通加工体系建设,推动“北粮南调”方面,各金融机构为粮食流通企业和加工园区提供信贷支持,农发行、农业银行发放粮食流通贷款助力粮食流通企业与销区15个省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打开黑龙江原粮广阔的销售市场。目前,黑龙江(地方)规模以上仓储粮食经营主体1161家,有效仓容508亿斤,烘干能力651亿斤;年发运能力20万吨以上骨干粮食企业398家,年发运能力超过700亿斤;四大品种粮食实际年加工量达到500亿斤,省级以上粮油加工龙头企业154个,全省粮食加工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

  同时,各金融机构积极发放新型农机装备制造贷款,支持16个农机产业园区引进41家国内外知名高端农机动力制造企业,农机制造产业产值由2007年的28.4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09.1亿元。目前,全省机械总动力4853万千瓦,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达23104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2%,居全国第一。

  改进金融服务,营造金融环境

  据介绍,截至2013年11月末,黑龙江全省农村地区共设银行机构网点3024个,乡镇级网点覆盖率达99.4%;全省农村地区累计发卡量达到3078.05万张,同比增长53.44%,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达到1.29张。农村地区共布放ATM3203台、POS机2万台、电话POS3.59万台、其他金融支付终端1.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3.68%、77%、12.5%和200%。特约商户数量达到3965户,同比增长23.1%。农民不出村便可办理日常转账、小额存取款和余额查询业务,以及粮食补贴发放等业务,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2013年11月末,全省涉农金融机构共为全省3.4万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4772户中小企业获得融资872亿元;为388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128.6万农户获得贷款1171亿元。对26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开展了信用评级,其中信用等级BB+以上的1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6.1亿元贷款支持。全省69家被考核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有53家达标并享受到相关金融惠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