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垃圾分类不能只靠“公益心” 亟待立法规范推进 |
文章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0/16 18:09:48 |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人口的迅猛增长,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以爆炸式速度增长,给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有专家预言这将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继交通拥堵之后的又一难题。 近期,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西山开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成为乌鲁木齐市今年120件民生实事之一,该市4个试点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已经着手分类处理,垃圾分类问题也引起了市民普遍关注。但是记者经走访了解到,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受多重因素影响尚无法全面推行,还有待立法规范推进,更需要全民共同积极参与。 垃圾处理不好将是城市的灾难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垃圾处理开始成为困扰城市的难题。据了解,目前,乌市日垃圾量已近4000吨,比5年前翻了一番还多。 “按照日填埋能力2000吨计算,乌市西山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填埋年限仅为30年。但从2011年开始,日填埋量超过了2000吨,今年已增加到每日3300吨。”乌鲁木齐市西山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场长王江说,照这个速度递增,如果垃圾不进行焚烧,十年内生活垃圾将无处可填埋。 王江介绍,垃圾焚烧发电无害、减量和资源化优势突出,是西方发达国家处理城市垃圾的常用办法。目前,全球垃圾发电厂已达3000余座。近几年,我国也开始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发电。目前,国内已有近30个省、市和自治区城市建成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西山将建立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应对严峻的垃圾处理,不少居住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预选地址附近的乌市市民质疑,垃圾焚烧发电选址距离市区太近,产生的有毒物质“二恶英”会污染居民区,危害老百姓健康。 “但实际上实行垃圾分类却能够减少焚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王江说:“生活垃圾都是混合的,大量的餐厨垃圾混在其他垃圾当中被扔进了垃圾箱,餐厨垃圾由于潮湿难以燃烧,就会形成较多的有害气体。实行垃圾分类后,干的垃圾就可以完全烧掉,餐厨垃圾可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是必须要推广的。”新疆自治区党校新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姬肃林说:“目前,垃圾分类的启动工作刚起步,与内地还有不小的差距,垃圾处理不好,将是一个城市的灾难,垃圾处理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良心,但要让垃圾分类成为老百姓的习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垃圾分类不能只靠公民“公益心” 实际上,垃圾分类在乌鲁木齐市并不陌生,乌市天山区在2003年就曾在个别居民小区试行过垃圾分类。但效果却并不理想,一方面,居民不愿意购买太多垃圾袋;另一方面,居民多年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 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乌鲁木齐市120件民生实事之一,已被提上日程。乌市天山区幸福路天福花园小区、乌市沙依巴克区新疆农业大学家属院一区、乌市第九中学、乌市水磨沟区红山东路双拥社区亿和兴苑小区4个试点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已经着手分类处理。 据了解,乌鲁木齐今年将建设智能垃圾房200座。安放位置主要集中在居民小区内。智能垃圾房具有自动感应开启、自动除臭灭菌、烟尘感应自动灭火、箱体满溢自动报警等功能,避免垃圾裸露对周围环境带来的污染。智能垃圾房的使用,将使垃圾清运更安全、卫生,每座垃圾房能容纳2000余户居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 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项目,能发挥社区和街道的主导作用,带动更多的市民家庭加入,在源头上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大势所趋,明年乌市将继续扩大试点区域。 新疆自治区环保厅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兰文辉说:“垃圾分类不仅要靠公民的‘公益心’,除了政府的引导和媒体的宣传,还要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加以解决。”他认为,垃圾分类的操作难度会比较大,因为垃圾分类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配套设施跟进促进垃圾分类 今年7月初,新疆首个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乌市西山大浦沟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场(沼气)发电工程正式开工。这也是新疆首个利用垃圾填埋气体发电的项目。 据介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乌市西山大浦沟填埋场工程师介绍,通过垃圾填埋气收集器,垃圾发酵后产生的“臭气”,将顺着这些“毛细血管”般的管道汇入一根粗管,被送到数百米外在建的垃圾填埋气发电厂。经过预处理程序后,最终燃烧膨胀转化为“电能”,而剩余物质则成了水汽。“臭气”利用后,这里将闻不到垃圾腐败的臭味,也看不到发电厂烟囱里冒浓烟。 对于“臭气”带来的经济效益,填埋场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到792万千瓦时,如果以每户每月用电100千瓦时计算,可满足三口之家约7000多户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实际上,这位工程师所说的“臭气”,就是垃圾填埋气。 据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负责人介绍,由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厌氧的情况下发酵会产生大量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仅会成为大气污染源,还会引起填埋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但沼气却是一种理想的发电气体燃料。项目通过收集管网将填埋气体送至发电机组,预处理后将沼气提纯进行燃烧发电。 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尚有待时日 据记者了解,乌市试点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试点涉及3个小区共1100多户居民以及一所学校2300多名师生,将会为试点小区每户居民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分类垃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提到垃圾分类,乌市水磨沟区红山东路双拥社区环卫工人柴秀芳非常赞成。但至于如何分类,柴秀芳也说不清楚。“我平时只是把瓶子等一些可以卖的东西拣出来,剩下的就随手扔到小区的垃圾桶里了。”柴秀芳说,环卫工人只是打扫公共绿地、清理垃圾桶,并不负责垃圾分类。当记者问,她有关垃圾分类的常识时,柴秀芳告诉记者,她只是偶尔从报纸上看到些有关垃圾分类的一些知识,并没有接受专业培训。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许多住宅小区目前设置的都是敞开式的“垃圾船”,每户居民家的垃圾都是装在一个塑料袋内,扔到“垃圾船”里,基本上没有分类的情况。乌市水磨沟区成功社区居民安女士则表示,她知道垃圾要分类,但是,身边的人都不分类,就算分了类,楼下只有一个“垃圾船”,垃圾最终还是混在一起。 记者采访的10余名环卫工人和居民中,大家对垃圾分类都很赞成,但涉及到具体怎么分,却没人能说清楚。 乌市水磨沟区六道湾街道双拥社区卫生管理站站长邱映新说,垃圾分类的工作刚开始推广比较困难,因为一种新事物的出现会打破老百姓已有的生活习惯,但只要垃圾分类的工作持续推广,一切就会“顺风顺水”。目前,该社区已出台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 “我们将按照分类标准,给每个居民小区配备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绿色垃圾桶,收集餐厨垃圾;蓝色收集桶,收集可回收物;灰色垃圾桶,收集其他垃圾。并在试点小区,免费向居民提供分类垃圾收集桶、分类垃圾手提袋。”邱映新说。分类的生活垃圾也将分类处理,废弃和剩余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茶叶渣、废弃食用油等厨余垃圾将运往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报纸、杂志、广告单、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小区收集集中储存达到一定量后,交售给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入资源回收利用循环系统。废旧家电等其他垃圾,将由环卫部门负责收运。有害垃圾将由环保部门回收处理。 邱映新说,双拥社区将对社区党员和楼栋长进行垃圾分类的常识培训后。此外,利用环保志愿者进行宣讲,向居民发放倡议书、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并利用小区宣传栏、海报等进行宣传。 乌市红山东路亿和兴苑小区去年4月建成,有536户居民。得知该小区被纳入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居民李敏说:“我们全家一定会按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她说,生活垃圾分类从家庭做起,对环境、对资源的重复利用都是一件好事,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素质也得跟上,不能只考虑自己过日子方便。 该小区53岁的居民伏英说,生活垃圾分类,平时也在做,比如,把纸板、纸壳、塑料瓶等收集起来,卖掉或送给捡废品的。如果分类再细一些,即使短期内效果不一定很好,但时间长了居民也会逐渐适应。 对生活垃圾分类,有些市民认为不太容易做到。45岁的李先生认为,大多数居民的文明素质未必能达到要求,就像小区里乱扔烟头的行为,平时有人监督还常能见到有人乱扔,垃圾分类全靠自觉,不乐观啊!他说:“如果大部分住户长时间不按要求去做,垃圾分类的效果肯定达不到。” 亿和兴苑小区80岁的张兆斌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是好事,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短时期改变了习惯,能不能坚持是个问号。居民郭增玉也有些担忧,他说,让多数人很快改变垃圾投放习惯并不现实,这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试点效果好,对其他人影响会很大。” 乌市幸福路天福花园小区49岁的居民王刚认为生活垃圾分类“只要动起来,就很好”,他说,垃圾分类要改变人们几十年的习惯,这确实不容易,但只要做起来,生活习惯总会慢慢改变,“比如说公交车上的无人售票,刚开始实行时大家都不习惯,现在也都习惯了。” “虽然垃圾分类工作刚刚起步,但总有一天,垃圾分类一定会成为乌鲁木齐市民的生活习惯,我们的城市也会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品位。”邱映新信心满满地说。 立法助推垃圾分类处理 据记者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将是今后乌鲁木齐市垃圾处理的大趋势,明年乌鲁木齐市还将选择其它试点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将在乌鲁木齐市逐步推广,成为主要模式。对此,新疆内一些法律界人士建议,应该通过立法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新疆律师康明远认为,垃圾分类从源头分类、收集、运输、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业,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垃圾分类工作监督管理体系。目前看来,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不顺利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没有分类垃圾的意识,这些情况表明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到位,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亟待提高。同时,缺少一套完备的垃圾回收产业体系。 新疆律师协会会长桑云建议,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良好意识和生活习惯需要引导,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才能形成。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优惠措施引导媒体多制作相关的公益广告,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广大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在此,倡议小学生及环保志愿者在社区层面做宣传。同时,政府辅佐以相关政策,如相关的奖惩制度与措施,教给市民正确、简单的分类方法等。长此以往,自然会有效促进市民提高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此外,改革垃圾清运各环节的工作规范。通过制度的形式要求垃圾中转站、清洁人员在回收垃圾时切实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回收可再次利用的资源。垃圾分类的推进还需要硬件设施相配合,需要改善目前的垃圾储运形式,将环卫局的垃圾回收车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隔式改造,分类装载垃圾,使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得到良好的保障。 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彤指出,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抱有能不动就不动的心态,没有立法的保障很难推进。垃圾分类立法应该提倡“倡导+约束”型的法律,光倡导对市民的行为没有约束力,光约束又容易使市民失去参与动力。圾分类立法不同于其他,涉及人口太多,要通过宣传加强市民认知,处理好奖励和处罚的关系。 “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势在必行。”新疆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白莉指出,垃圾减量分类不能单靠政府,也不能单靠市民的自觉,目前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全区,垃圾减量分类相关法规仍为空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加快立法强制推行垃圾分类,保障垃圾减量分类的可持续性。 她说,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细化分类收集利用实施办法》,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细化分类收集,明确政府及城乡居民在垃圾分类收集中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确定垃圾分类标准、确定垃圾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禁止无分类标志物品的流通等,通过正面引导和法规约束规范垃圾分类和收集。同时制定有利于废品回收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业已存在的废品回收及利用市场加以积极的引导和规范,解决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废品的利用。 “垃圾分类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有规章,有配套,也需要时间让市民养成习惯,我们不能期望今天法规出台了,明天或者明年就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暂时见不到效果就不去做,不去推动,这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结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白莉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