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全国不少地方遭了灾,许多老百姓在挨饿,我们是不是不吃肉,不喝茶了?我们带个头好吗?”卫士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如何回答。他们跟随毛泽东多年,太熟悉毛泽东的生活习惯了,对人参、鹿茸、灵芝之类的礼品,毛泽东从来不用,他所吃过的最高级的营养品就是葡萄糖了。对毛泽东来说,如果要说吃过滋补品,那就是红烧肉了.......
毛泽东的党费账簿、生活费收支表、日常杂费开支账本、粮食账本、物品分类账本等
毛泽东一家从1952年开始设立生活账本。生活账簿分为五个类别:粮食食品账、日常杂费开支账、衣袜鞋帽分类登记账、物品分类账、生活费收支报表。账本为活页本,内容很丰富,包括日常杂费开支表、物品分类账及单据、票证等。
毛泽东一家的经济收支都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掌管。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对自己一家的收支认真填写报表,每个季度上报中央警卫局财务处。这样的生活报表,毛泽东为我们留下了42本,大都是他的生活秘书用横格纸自制而成的。这些报表清晰地记录了这个“第一家庭”的开支情况。从生活费收支报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一家收支的大致情况,如1968 年1月,收入:上月接转14095.45 元,毛泽东工资404.8元,江青工资243 元。支出:月房租费125.02元,送王季范、章士钊4400.00 元,12 月、1 月党费40.00元,日用消费品92.96 元,液化气9.6 元,伙食659.13元。毛泽东的工资,除去家庭生活费用开支、湖南老家亲友来访在京的花销、往返路费、买土特产送行、资助身边工作人员等外,还曾用它为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办业余学校。这个学校从1954 年一直办到1957 年才结束。这样,毛泽东生前工资所剩无几。
无论在哪个时期,毛泽东所吃的菜都是一些十分普通的百姓菜。保健医生多次劝毛泽东要注意营养,改变饮食习惯,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听了后,毛泽东每次都摇头,有时说:“你们说的那些山珍海味,我不喜欢吃,我不想吃的东西你们就不要勉强我,我吃了不舒服,就说明吸收不了。再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我吃那么好,心里不安呀。我吃的饭菜很好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四菜一汤,那该多好。”有时他用毛竹筷子敲敲碗里的二两米饭望着保健医生说:“全国农民要是都能吃上我这样的饭,那就很不错了,你就可以跟我提你的那些建议了。”他的固执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而他的道理又是轻易不好反驳的。有一次,他对医生徐涛说:“就你懂得饮食科学?你到我这个年纪未必有我这个身体,我看小地主就比大资本家活得长。”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全国不少地方遭了灾,许多老百姓在挨饿,我们是不是不吃肉,不喝茶了?我们带个头好吗?”卫士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如何回答。他们跟随毛泽东多年,太熟悉毛泽东的生活习惯了,对人参、鹿茸、灵芝之类的礼品,毛泽东从来不用,他所吃过的最高级的营养品就是葡萄糖了。对毛泽东来说,如果要说吃过滋补品,那就是红烧肉了。毛泽东喜欢吃红烧肉,对猪肉的几种做法他都爱吃,如回锅肉、狮子头、米粉肉等。毛泽东的茶瘾也很大。他喜欢喝浓茶,还时常津津有味地把茶叶都吃掉。毛泽东的工作量很大,睡眠也没有规律,再把一周两次的红烧肉和喝茶的习惯改变了,他怎么办?毛泽东见大家面有难色,又进一步地解释说:“人家逼债(指苏联毁约),我们少吃一点肉,争取三年内把债还清。”卫士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毛泽东的脸上,接着,毛泽东提高嗓音坚定地说道:“我们中国人是有志气的。谁也休想让我们低头弯腰。”回到北京以后,毛泽东讲:我们的出路有两条,即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当时,全国城市人口每天的粮、油等食品都是按严格控制的标准供应的,几乎人人都吃不饱。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全国人民都在定量,我也应该定量。是不是肉不吃了?你们愿意不愿意和我一起带这个头啊?”大家都爽快地回答:“愿意!”毛泽东听后高兴地宣布:“那好。我们就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1960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毛泽东心情十分沉重,他的话少了,笑容也少了。这一年,毛泽东7个月没有吃一口肉。由于长期缺乏营养,毛泽东和很多群众、干部一样得了浮肿病,脚背和小腿的肌肉一时都失去了弹性,一按一个坑,久久不能恢复。周总理见状一次次地劝说:“主席,吃口肉吧。为了全党全国人民吃一口吧!”毛泽东摇摇头说:“你不是也不吃吗?大家都不吃,共渡难关。”宋庆龄闻讯特意从上海赶到北京,亲自给毛泽东送来一网兜螃蟹,毛泽东说:“谢谢你,我不能收,我跟工作人员讲了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宋庆龄很是感动,坚持说:“螃蟹不是肉,也不是蛋,螃蟹就是螃蟹,你非收下不可。”毛泽东对宋庆龄始终保持着特殊的尊敬,推辞不掉,只好收下,可是,宋庆龄一走,他就把螃蟹送给了警卫战士,自己仍然一口不吃,最终谁也无法改变他不吃肉的决定。{1}这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领袖如此和全国人民一起忍饥挨饿,共渡难关,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为了严格控制家庭开支,毛泽东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省吃俭用。原来是卫士的武象廷后来担任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一次他正在新六所干活,毛泽东来到小灶厨房里,看见武象廷正在厨房里忙碌,便走来问他:“武象廷,你在这里干什么?”“给小灶厨房买菜哩。”“你改行了,好啊,我告诉你,只要你们饭菜做得干净卫生就可以了,不必买一些贵重的东西给我吃。比方说,现在是冬天,你就别买那些西红柿、黄瓜之类的新鲜蔬菜,现在买一条黄瓜的钱,到了夏天就能买一筐黄瓜,冬天买一条黄瓜只能吃一顿,夏天买一筐黄瓜能吃几十顿。”这是武象廷担任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后,毛泽东给他上的第一堂生活管理课。到了夏天,因为武象廷回警卫班有事请了几天假,就临时让王振海替他给毛泽东买菜。王振海头一次上街买菜,尽挑新鲜的有营养价值的买。结果,他买回来一些嫩玉米蕊,也就是那刚开过花,还没有结玉米的小玉米笋。王振海满以为这下给毛泽东买回来好吃的了。炊事员做好后,端给毛泽东吃。没想到,毛泽东皱起了眉毛,任凭工作人员怎么讲,他就是坚决不吃。并且,毛泽东有点不悦地说:“炒这一盘菜需要多少颗玉米?要是这些玉米长熟了能打多少粮食?叫我吃这样的菜,这不是破坏生产吗?把这个菜端回去,谁买的就叫谁去吃。
毛泽东对儿女是极富怜爱之情的,但他从不让子女在生活上享有任何特权。毛泽东常对子女说:“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你们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还是各守本分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2}毛泽东一生共有10个子女,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幸存下来的只有岸英、岸青兄弟及李敏、李讷两姐妹。毛泽东自投身革命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动荡之中。岸英、岸青兄弟多年失散,1940年李讷降生后,李敏又赴苏联与贺子珍团聚。年近半百的毛泽东多么渴望得到一些儿女亲情的慰藉。因此,他再也不忍心让李讷离开自己,尽管工作繁忙,也没把她送进保育院,而让她在自己身边长大。李讷小时,记不得多少次,毛泽东紧张工作之余,抱着她,轻轻拍打她的后背说:“娃娃,我的好娃娃,乖娃娃……”每当这时,李讷用小手搂住父亲的脖子喊:“爸爸,我的小爸爸,乖爸爸……”然而,毛泽东却从来不允许子女在生活上有丝毫特殊。新中国成立后,李敏和李讷在育英小学寄宿读书,她们每星期都要回来过周末,到了那一天,学校就把学生的伙食费退给学生自己。李敏和李讷对带回来的伙食费,从来不自己花掉,而是如数交给毛泽东,毛泽东把钱让卫士转交给武象廷。于是,这些钱就作为李敏和李讷星期日回到家中的伙食费,并在管理科上了账。父母对子女有舐犊之情,同时父母又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毛泽东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实践在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上。他希望青年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的子女做到。他所耕种的“教育实验田”对于小家虽无五谷丰登,对大家却是功德垂范。
当然,即使如此严格管理,也避免不了家政透支现象。乡下亲戚进京,穷困的师友求救,甚至身边工作人员的生活困难,他都要关心,多多少少地从经济上给予接济。这些庞大的开销,当然不是他的工资所能应付的。于是,毛泽东只好同意从他的稿费中补贴一部分。不过,这要征得他的同意。五六十年代,为了把好家庭经济关,毛泽东还每月检查家庭开支情况。1953年,毛泽东对王鹤滨说:“伙食费用能不能压下来些?”王鹤滨表示很为难。“这么难啊!看样子你非要下狠心向下压不行啦!”毛泽东还是示意要把伙食开支的费用降些下来。外地出差,毛泽东也严格掌握标准。庐山会议的第四天,毛泽东对秘书高智说:“你与李师傅核计一下,看我的伙食费超支没有?超过了不能补贴。”学会了精打细算的李师傅认认真真地将每一笔账核实统计了一遍,确实没有超过,高智向毛泽东作了如实汇报,毛泽东又叮叮了一句:“超过了不能叫当地补贴。”
毛泽东是中国乃至世界流芳千古的伟人,但他又是北京中南海里一位极其普通的居民。作为人民的领袖,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只讲贡献,不求索取。他曾说过:“没有条件时不讲究,这一条容易做到;有条件讲究时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2}毛泽东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伟大而平凡的一生,书写了“共产党人”这四个光彩夺目的大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