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冬季食补 均衡为要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9/10/9 14:03:23  

天寒地冻,冬季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致使旧病复发或加重。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平安过冬,不少人寄托在饮食进补上。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玉光提醒大家,冬季饮食养生要以均衡为主。在均衡的前提下,应和中医冬季肾脏当令的理论,适当增加滋补肾脏的食物。

  冬季进补,最关键就是补肾。冬季在五脏上和肾相对应,还因为肾藏精、生髓,在人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孟广松说。

  冬天养生总则是防寒伤肾。王玉光说,《黄帝内经》提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阳气运行状态分别有着生、长、收、藏的特点,冬天要闭藏,就是封闭、收藏和储藏的意思。冬季3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身体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可能使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不足,导致四肢逆冷的病症。他强调,冬天要做到三藏:藏精、藏气及藏神。

  冬天要藏精:中医的指的是人体一切有形的精华物质,包括血、津、髓、水谷精微等。尽量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作。

  冬天要藏气:寒邪容易伤害人体阳气。冬天养肾,要保护肾阳。护肾阳有三多三少:多穿衣服,多晒太阳,多吃滋补,少过多出汗,少过度劳累,少吃寒凉食物。

  冬天要藏神:尽量做到心如止水,宁静淡泊,使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处于平静状态,静心守神,不胡思乱想,以此来恢复精神和体力。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王玉光说,冬季饮食养生原则是,日常饮食坚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气五昧的合理搭配,且不偏食、偏嗜、过食、暴食,这是古而不老的中医食疗学观点,也是现代科学所大力提倡的平衡饮食主张。北方冬季气候干燥,滋益阴精是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食物,少食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饮食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猪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孟广松提醒,煮粥熬汤可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

  冬季进补要以均衡为主,进补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来选用适宜的食物,因人制宜是指根据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等来选用适宜的食物。王玉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