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山东:“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检无缝对接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13/5/29 7:46:29  

   本报济南5月28日讯 记 者 代玲玲  通讯员哈立东 王海红 报道  食品安全监测分段负责、投入分散的局面将被打破。日前,我省出台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的通知及暂行办法,要求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计划、经费、信息“三统一”,从而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省级层面该项工作的资源整合。
  山东是农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省,也是食品工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之首。2012年,全省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高达8864万家,持证食品流通经营业户36.8万家,持证餐饮服务单位12.5万家。
  据省政府食安办监督检查处处长刘玉东介绍,近年来,山东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抽检监测能力逐步提高,但受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机制等因素制约,监管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各食品安全部门各自制定抽检监测工作计划,缺乏统筹和衔接,造成“从农田到餐桌”大量抽检监测空白和盲区。
  “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有检测资源浪费和财政资金分散。”刘玉东透露,一方面,由于食品检测机构分属各有关部门,检测能力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分散,导致使用效率低下,检测资源难以整合。
  为此,山东创新抽检监测体系,强化资源整合,着力实现计划、经费、信息“三统一”。明确了省直各有关食品安全部门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的品种、批次、监测项目等内容,并确定今年共开展抽检监测612370批,其中监督抽检573939批(含畜禽快检523033批),风险监测38431批。
  同时,我省还确立了部门之间抽检监测信息通报机制,要求各部门第一时间将不合格食品信息通报各级食安办和食品安全部门,实现抽检监测结果在执法部门间及时传递、提高抽检监测结果的利用效率。
  而计划、信息的整合得益于经费的整合。为保障抽检监测顺利实施,我省创新省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资金分配机制,由原来的财政分散投入、各部门各自为政,改为根据抽检监测计划,并经过专家论证,公共食品检测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询价、议价之后,确定抽检监测经费分配计划。2013年,省财政投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资金达1.4亿元,较2012年增长一倍多。
  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调研员房小蔚表示,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通过政府采购、市场竞争或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的方式,遴选收费合理、质量优良的承检机构,可促进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和机构良性竞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此同时,省财政优化预算编制程序,按照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结合财力和资金来源,统筹确定资金规模,直接将资金分解到相关部门,从而打破了部门界限,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完整,有利于统筹规划资金,实施绩效评价。
  “新的资金分配机制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无缝对接,使农林牧渔、食药、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责有效链接,监管范围更加清晰,有利于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覆盖。”房小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