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酒业困局逼酒企求变 高档酒企“讨好”电商谋出路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夏 芳 更新时间:2013/5/22 8:16:29 |
|
越来越多的库存、传统酒商进货积极性越来越低,白酒行业走进“寒冬”论被多数人认同。在这样的环境下,酒企业开始了突围。 本报记者从行业内部人士了解到,为了应对销售及利润下滑的危机,众多高档酒企正在想尽办法解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讨好”酒类电商以增加销量。 “最近我们接到很多酒企主动寻求合作的电话”,近日,酒类垂直电商购酒网的负责人赵小伟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以往高档酒的酒企可谓是“靓女不愁嫁”,对待酒类电商的态度非常地“傲慢”,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酒业困局逼酒企求变 其实,白酒行业的发展转向在白酒上市公司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资料显示,14家白酒上市公司在2012年年报中纷纷调低了业绩增速,而茅台等酒企的预收账款明显降低。而今年的一季度,酒企的表现则整体情况显出颓势。此外,白酒厂方和经销商库存积压,高端白酒价格持续走低——作为高端白酒风向标的53度飞天茅台酒的零售价已从2011年春节的2300元/瓶一路跌至目前的800元/瓶。白酒大佬们的表现,说明中国白酒行业正在经历严酷的“寒冬”。 压力之下,不少酒企正悄然发生着各种转变。 白酒营销专家苗春对此解析说,在白酒业黄金十年,酒企尤其是一线酒企往往以“压货营销”的方式,通过预收账款获得大量现金流,预收账款还被视为酒企调节利润的“蓄水池”。而如今,这一模式由以前的先付钱再给货,变成了同意经销商先赊账,再付款,“这一的变化折射出酒企与经销商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改变”。 遇到同样情形的也包括线上经销商。有消息反映,茅台、郎酒、珍酒、汾酒等诸多知名酒企纷纷一改往日的“谈电色变”,纷纷寻求与电商的合作,更有甚者,以茅台为首的几个品牌还开起了网上商城。购酒网CEO赵小伟向记者证实,目前已有数十家酒企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 连日来,在网上愈演愈烈的“酒商价格战”似乎也能反映出酒企对电商这一昔日“眼中钉”态度的变化。进入五月传统淡季以来,不少酒类电商都开始在网上开展大促活动,降价、送券、套装、抽奖等各种促销手段环环相套,使得名酒价格也一再创出历史新低。在购酒网, 53度飞天茅台不算送券,甚至低至900元以内,在各大酒类垂直电商中以最低价“拔得头筹”,这在以前肯定立即要被厂家叫停,而赵小伟告诉记者,他们的价格是“经厂家确认过的,活动中不会提价”。 酒企看好电商优势 万擎咨询CEO、电商观察员鲁振旺对本报记者表示,与线下趋势相反,他对线上酒类销售前景看好,“现在酒类电商约只占到整个酒类市场的3-4个点,未来3-4年,有可能占到7-8个点”,他还预计,“线上高端酒的发展会更好”。 这一判断从记者查到的一份淘宝(淘宝+天猫)白酒品牌近半年销售数据中可以得到证实。数据显示,从2012年10月到现在,除了去年12月和今年2月,淘宝的白酒品牌均比上月有所提高。其中,平均涨幅最大的两个品牌正是茅台和五粮液。 其实,不仅在淘宝,酒类垂直电商的销售量也突飞猛进。购酒网CEO赵小伟向记者透露,今年他们的每日发货单数是去年同期的4倍,尤其自5月大促活动以来,购酒网新会员的数量以每天1000人的速度激增,整体订单量也增长迅猛,已经超出去年同期的5倍之多。据了解,购酒网是白酒品类数全国第一的酒类电商,其高端酒约占总品类的30%,而高端酒的销售量则占到总销量的40%。 鲁振旺认为,电子商务是零售行业的大势所趋。近两年电子商务一直在飞速发展,电商消费群体数量正在急速攀升,酒类电商自然同样能被带动;电商跳过多级经销商直接面向个体消费群体,保证了其能以远低于市面的价格销售还能营利;同时,酒类电商不存在线下“三公”类的渠道弊端,保证了线上稳定的购买量,这些都是电子商务所特有的优势。“以电商来作为传统酒业转型的起点,投入少、见效快。” 白酒行业营销专家肖竹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供远远大于求,价格只可能往下走,如果个别经销商的资金情况不允许再扛下去,为避免资金链断裂,必须低价抛售来套现,对比线下经销商的困局和整个行业的惨淡,酒类的电子商务或将有效扭转这种困局。” 据易观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我国酒类网购交易B2C市场规模从6亿元飙升到了37亿元,预计2014年这一数据将达到130亿元。鲁振旺一再表示,面对不断做大的市场蛋糕,酒类电子商务有众多优势和被众人看好的前景,或许能成为陷于“寒冬”中的传统酒业走出困局的首选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