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市民质疑北京水质独好
文章来源:中广网  公秀华 余婷婷  更新时间:2013/5/9 10:43:37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一直令人关注,最新公布的一份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国家层面首次披露了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现状:三氮超标、重金属超标、有机污染物超标。而不容忽视的是,一直标榜“水质国内最好”的北京,也榜上有名:南部郊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严重。在水环境整体堪忧的背景下,北京水质能否独善其身?

  尽管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一直强调,“北京水质是全国最好”,但是老百姓的感受似乎没有那么好。

  市民1:我就觉得水垢特别多;不安全,这是肯定的。

  市民2:不能说不安全,但是不放心。我一般去楼下买饮水机的水喝,自来水用来洗澡、洗衣服。

  记者:自来水公司说水质完全达标,您相信吗?

  市民3:不相信,不放心。这种东西谁信啊,这东西有些自欺欺人吧。

  对于市民的反映,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饮用水的水质和口感并没有直接关系。

  工作人员:现在大家的感觉无非就两个,一个是水锈多,这是因为钙镁离子的原因,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影响,当然我们也都在标准范围内;另一个是异味,这是饮用水消毒过程必然的,是氯的味道,这个氯气也在标准范围内,而且也会自己挥发一部分,不会影响水质。

  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标准,就是卫生部牵头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个标准从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包含106项的指标。

  对于北京自来水集团的说法,长期进行水质研究的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赵飞虹认为,其实看不到的东西往往危害更大。

  赵飞虹:水质不好不在于水垢,现在在水里面发现了几千种污染物,现在一些污染物,可能只要几微克就会引起人的癌症,很多疾病,或者DNA受损。现在国家检测,有的都检测不到,没有专门的研究,所以现在都不好说。

 赵飞虹和丈夫都是研究饮用水方面的专家,两人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因为他们表示“二十年不喝自来水”的新闻。赵飞虹说,坚持不喝自来水并非因为水质不合格,而是由于多年对水源地研究形成的一种担忧。

  赵飞虹:好多,还有农药呢。农药的污染很厉害,现在农民都不下地了,都撒除草剂,这个除草剂只要一丁点就了不得。农药污染会造成面源污染,造成整个地区地上含有这个物质,工业污染叫点源污染,就是一个点。可怕是的这个农村的污染,那才叫厉害呢。

  赵飞虹说,由于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北京南城和西部一些地方,但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工作人员对赵飞虹的观点极不赞同。

  工作人员:你相信吗?我们取水不是随便取的,要进行检测,要求很严格的,一旦不达标就要切断供给的。

  虽然双方观点截然不同,但记者发现,赵飞虹的说法与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北京南部郊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严重不谋而合。北京自来水集团主要使用地下水与地表水勾兑,如果地下水受污染严重,那么即便使用水质较好的地表水勾兑,检测也符合106项指标,饮用水的整体质量也受到影响。

  一边是专家的言之凿凿,一边是自来水厂的理直气壮,老百姓如何判断呢?到底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呢?

  目前关于饮用水的标准是,卫生部去年刚牵头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个标准有106项指标,自来水集团要供水就必须通过这106条标准,目前他们也有比较严格的检测,每个季度也会在官网上公布各个指标数据,记者看过数据,所有的数值都在规定范围内,但是仍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关于标准。因为污染物很多,尤其在有化工厂聚集的地方,污染物可能会非常多,而且复杂,很多可能有害物质用106项标准都测不出来。

  2、运输过程。如果水厂对水质进行了深度处理,出厂水质保证合格,是否就能保证居民水龙头里流出来的就是合格的水呢?因为,这十多年来供水管网更新速度缓慢,管网一旦污染,水质污染可能就会提高20%到30%,如果水质特别好,还不会出现问题,一旦水质频临各项指标的限值,那20%到30%就是无法承受之重了。另外,自来水公司的水供到小区门口就算完成使命,从门口到家,最后一公里就是物业的责任了,怎样保证物业管理到位,水箱清洗及时?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3、关于检测。目前饮用水水质缺乏第三方监督。各家水厂的水质都是自检自测的,没有第三方监测,消费者很难得到真实的水质数据。

  4、关于消毒副产物。自来水公司虽然说,余氯含量少,且会挥发,对人体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氯跟水中有机物相结合,就会产生消毒副产物。1977年,美国曾发现自来水中生成的副产物“三氯甲烷”,这是一种致癌物质。自来水中的消毒副产物也就成为世界难题。所以如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也亟需正确面对。

 通过这几点,可以看出,要保证我们喝到放心的水,其实是要保证整个链条每个环节的安全可靠,当然,一些问题很难马上奏效,需要从国家层面,从长远来控制源头污染,但另一些措施是我们可以去完善的,比如,尽可能多的完善卫生标准;建立真正的第三方检测机制,让水质信息可以透明公开;把好从小区到水龙头这最后一公里的关。再就是消费者尽量有自我健康保障措施。

  的确,水质问题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而水价也是个敏感话题,在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水价听证会在全国各地密集上演。一面是涨价带来的民生负担,一面是自来水公司年年喊亏,自来水的"质优"和"价廉"能不能兼顾?水质和水价关系如何?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水价如果倒挂过多,必然影响水质。

  傅涛:供水是需要成本的,要经过提取、净化、输送、加压、消毒的过程,所以自来水它必然要产生成本,而我们现在的状况,简单讲,我们的源水压力越来越大,就是越来越污染,水质越来越差,标准的逐渐提高,这种背景之下,我们的水质保证必然要以更多的投资和成本为代价来获得,所以说价格如果是倒挂过多的话,必然会影响水质。

  头条评论:谁来把关“最后一公里”?

  为什么106项的水质检测标准,和百姓对水质的感受度存在差异?记者调查发现,管网老化,是自来水质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自来水公司的水供到小区门口就算完成任务,从门口到家,这最后一公里就是物业的责任了。

  这中间,就存在政府监管空白的问题,只能靠小区物业自我管理到位。在一些使用二三十年以上的老旧小区,楼内管线的老化更为迅速。管线老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物业维修已经力不从心。这样的尴尬状况如何解决?如果把物业的管线管理权,纳入到自来水公司,是否可行?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管理成本可能会降低,但这涉及到物权法一个制度性上的突破。

  傅涛:如果把物业公司这部分管道管理权纳入到自来水公司,也要产生成本,这个成本可能会比物业公司管理会低一些,管理会好一些。但是因为我们的物权法所限制的,它(管道)产权上本身是属于业主的,自来水公司的管理在产权上还需要一个制度性的突破。

  说到底,水价不是不能上涨,但价格上涨的同时,质量能不能因此得到提升,这才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谁来把关最后一公里,这是提升水质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