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国式儿童输液诊疗调查:儿科处处吊瓶林立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2/5/16 17:03:22 |
|
一感冒就挂吊瓶 中国式儿童输液诊疗 2012年2月10日,杜宇把儿子送到医院打吊瓶。十几个小时后,父子俩竟阴阳相隔。当天,他5岁的儿子出现呕吐、低烧等症状,当晚送到聊城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后称“是感冒,没什么问题”并输液治疗。不料输液中儿子突然死亡。 此后,当地对此立案侦查,却无下文。孩子死了,妻子每天仅靠服用营养液度日,杜宇心里一千个无奈,一万个懊悔,都已无法挽回。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2012年5月8日,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发布,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直面抗生素滥用的现实。 女报记者 孙昊 实习生 马晓欣 儿科处处“吊瓶林立” 5月9日11:30,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输液大厅内,塞满挂着吊瓶的“小病号”。输液大厅最里面有50多个坐椅,坐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到10岁左右的儿童。“孩子这两天热伤风,怕她发烧转成肺炎啥的,输液好得快一些。”一抱着女儿的妈妈说。因挂吊瓶的患儿太多,她的娃娃被“挤”到大厅外的走廊上。 看着大厅里“吊瓶林立”的景象,值班护士很无奈。“现在不是流感季节,多数孩子输液是因为诱发了各种炎症。”她说,“我们也建议妈妈不用输液,可很多时候实在是劝不动。”某驻济三甲医院不愿透露姓名的儿科主任也说:“一个月输液的患儿有五六百人。一些小医院的小儿科,一天至少要输60多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国”,医疗输液每年平均100多亿瓶。两年前,这项“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8个吊瓶”的统计曾让人震惊。因为,这个数据远高于国际上两到三瓶的平均水平。 被盲目依赖的快速疗法 “孩子小,怕他受罪,难受又不会说话,就想能快点好。”昨天,在山大齐鲁儿童医院,一位母亲说,孩子8个月大,得了感冒。“很多家长都以为输液好得快,孩子一生病,家长就要求输液。最多时一天能有七八十个孩子输液。”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护士小尚告诉记者。几天前,有个3岁的小女孩只是嗓子疼,医生不建议输液,但应她妈妈要求,还是输了一瓶青霉素。“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刚来医院时是普通感冒,输了几天液,变成了肺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明月说,有个3岁男孩来时已得了肺炎。其实,他原来只是普通感冒、咳嗽,在别家医院输了3天液,输液期间被传染,感冒更厉害了,最后发展成肺炎。“我国以前一直依靠中医治疗,但引进西医后,治疗速度快,人们开始盲目依赖输液这种快速疗法。”王明月说。 “吊瓶热”背后死亡的孩子 “有的孩子发烧,打吊瓶,药里会有激素、抗生素,能很快退烧。但抗生素的作用只是暂时的,很快又会烧回去。”王明月说,常用抗生素对儿童身体危害较大,甚至会危及性命。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不乏儿童。 常使用抗生素还会产生耐药性。王明月说:“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缘故,有很多儿童本来吃药能治好的病,现在不得不输液。本来青霉素能治好的病,现在得用头孢。”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儿童抵抗力下降。抗生素本身也有很多副作用。王明月说:“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等对肝、肾脏都有影响,有时打着吊瓶想吐,就是抗生素刺激胃导致的。” 利益驱使下的过度诊疗 济南军区总医院儿科主任白晓玲记得,上世纪80年代,打吊瓶不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到90年代就不断有妈妈“要求”医生,希望用见效“快”一点儿的药。就是从那时起,“吊瓶林立”的现象在医院里越来越多。“在欧美等国,孩子高烧39°以上两天,父母才会带孩子打吊瓶。”白晓玲说,自己在美国从没见过这种到处都输液的场景。“打点滴在我们这里的泛滥,很多是受某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妈妈们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总想尽可能接受更彻底的治疗,而打吊瓶看上去比吃药先进。” 其实,很多药物价格便宜,疗效好。王明月说,感冒分因病毒引起的和细菌引起的,前者不用打抗生素。如果孩子感冒或有炎症,要先多喝水,吃些儿童的应急药。若迟迟不好,再到医院进行血象检查。 不少专家说,谋求经济利益也是医院输液泛滥的重要原因。这种被称为“以药养医”的问题正推动“吊瓶”现象愈演愈烈。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主任委员、齐鲁医院儿科主任王玉玮说,有的医院和医生很少向患儿母亲普及“孩子感冒能不治自愈”的科学理念,反而在利益驱使下过度诊疗,也加深了病人的错误观念。“有的医生为拿回扣,还专门拿患儿‘开刀’。”她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出台表明国家整治抗生素滥用的决心。但实施前景如何,很多医生并不乐观,至少短时期内,“吊瓶大国”的现状仍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