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浅谈H7N9新型禽流感对未来猪价影响分析 |
文章来源:中国养殖网 更新时间:2013/4/24 18:30:09 |
|
一.H7N9禽流感在我国爆发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发布通报,上海和安徽发现三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例上海患者死亡。一种新型的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7N9——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此次在我国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人感染流感病毒,目前尚未在其他国家发现此病例。农业部也表示,此前全球共检出25株H7N9亚型流感病毒,均来自野鸟,从未在家禽中发现。 4月3日卫计委公布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预案及诊疗方案等,并要求自4月4日起,在已报告确诊病例的省份启动疫情信息日报告制度。并提示现阶段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此外,由于一名上海27岁的死亡患者生前为猪肉商贩,因此世卫组织官员表示,不排除病源来自于猪等其他动物。 截至4月7日,全国已确诊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区,其中6人死亡。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同时对其传播途径等方面尚未完全弄清。上海、南京等多地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各地严密监控活禽流动。 二.历史上几次较大疫情冲击 此次H7N9禽流感来势汹汹,首先对禽蛋价格形成了较大冲击,作为与禽蛋产品相关性很强的替代品,猪价也会受到各种直接间接的影响。借鉴历史经验,并结合本次事件的特征,可以对未来猪价短期和中长期走势进行一定分析判断。今年是“非典”爆发10周年,在过去10年里发生过几次影响较大,且与此次H7N9禽流感疫情相似的人或畜禽感染传染性疾病,包括2003年的“非典”、2004与2005年两次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2009年的“猪流感”。 2003年2月“非典”在国内大规模爆发,至6月份才结束。疫情持续4-5个月,不仅限于畜禽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重大影响。由于疫情快速扩散造成了社会恐慌,人们出行与消费都大幅减少,同时国家为控制病毒扩散,许多地方政府关闭生猪交易市场,严格限制生猪的流动,生猪的消费、流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再加上当时正处在猪肉消费淡季,季节性影响与疫情叠加造成之后3个月,猪价持续下跌,根据农业部的历史数据,5月均价较1月下跌了8.5%。 2005年禽流感与此次有些类似,也是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与此次不同的是当时出现了大量禽类死亡。该疫情于10月开始在国内大范围爆发,持续时间大约5~6个月,对禽蛋养殖行业影响较大,从10月份开始正好是鸡蛋行情的季节性下降周期,造成此轮下跌非常严重,5-6个月下跌了超过15%。从猪价走势看,10月份内地检出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后,本已处于下跌期的生猪价格受到冲击出现加速下跌,10-11全国生猪月均价格累计下跌13%,不过持续时间不长,12月份猪价就已明显回升。 2009年的那次疫情则是由一种感染人类的变异猪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该疫情4月首先在北美爆发,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5月我国也检出了该流感病例。虽然该病毒是一种在人类传播的流感病毒,但由于开始一度将该病称为“猪流感”,因此对猪肉消费影响严重。4月、5月生猪均价的跌幅都在10%以上。此次疫情对家禽影响不大。 从上面几次事件可以看出,在疫情发生后的2-3个月内畜禽产品价格都会受到负面的冲击,但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而3个月后,价格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反弹或持续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走势,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影响造成。 一般来说,疫情爆发首先会在短期内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减少消费,从而在短期内推低价格,使价格偏离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均衡水平。当短期的冲击逐渐消退,市场恢复到正常状态后,价格也会向正常水平回复。例如,2005年禽流感爆发时猪价仍处于整个猪周期的下行阶段。在禽流感推动猪价加速下跌2个月后,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正常。此时猪价开始恢复行反弹,一直持续到2006年春节需求高峰过后,猪价才重回下行走势,反弹幅度达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