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勾兑搅浑白酒业 专家称挤掉脓包可加速行业洗牌 |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更新时间:2013/4/17 11:01:27 |
|
深陷“塑化剂”、“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泥潭的白酒行业,日前又遭遇“勾兑”风波。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多地酒企以勾兑酒冒充粮食酒进行销售等问题进行了曝光,一时间,白酒行业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资深白酒专家铁犁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视报道的企业都是一些小酒企,不具备代表性,国内的一些大酒企的产能和品质是有保障的。因此,此次“勾兑”事件对白酒行业的影响有限。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白酒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央视报道的事情是白酒行业内的一个‘脓包’,这个脓包早晚要被去除,越早越好,这也是行业洗牌的一个过程”。 在铁犁看来,一线白酒企业和地方名酒企业采用的是纯粮固态发酵酿酒,因此,产品的品质有保障,而那些小企业生产的低档酒多数是采用食用酒精加香精勾兑而成。虽然两者都符合国家标准。 问题是,为什么白酒行业内“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明明添加了香精还明目张胆的说自己是固态发酵,是监管不力造成的,还是“行业潜规则”? 对此,铁犁表示,目前白酒行业没有检测上述问题的标准,而行业内的一些企业缺乏诚信,因此,此类现象一直存在。未来,只有主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一起加强行业监督,对违规企业进行严肃的查处,白酒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由于没有相关检测标准来区分,助长了一些企业明目张胆地做违规的事情。而央视的报道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将白酒行业内的“害群之马”清理出去,让那些品质高超的酒企,以及一些地方名酒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对于被报道的四川酒企存在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这几年随着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非酿酒产区的酒企也得到快速发展,而他们的产能无法满足,于是四川的基酒和一些勾兑酒就流出四川,而此轮查处,对那些非酿酒带的酒企也是一种冲击。 据记者调查发现,优质基酒的价格从30000元/吨到10万元/吨的都有,而食用酒精的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这或许食用酒精被酒企广泛采用的直接原因。 就在央视报道部分酒企违规事件后,也引发了质检总局的高度重视。本报记者致电质检总局一位人士,虽然该人士就央视的报道不做任何回答,但是其建议记者查看四川日报的文章。 据四川日报报道,4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四川等地部分白酒生产企业以勾兑酒冒充粮食酒进行销售的情况,引起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高度重视。省质监局随即组织稽查人员兵分四路,对涉嫌造假的成都邛崃、温江、泸州、宜宾南溪7家白酒生产企业和1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展开连夜彻查。据初步统计,已查封问题产品50余吨,暂扣生产许可证7张,邛崃市观音塔酒厂因涉嫌无证生产,已移送当地公安部门。 报道中提到,四川省质监局要求全省质监系统迅即组织力量,对全省白酒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涉嫌造假的白酒生产企业一律查封,对涉案企业的生产许可证一律依法予以暂扣;对相关的添加剂生产企业严格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从严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