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新疆黑蜂濒临灭绝 黑蜂蜂蜜从何而来? |
文章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3/3/17 22:42:53 |
|
随着西方蜜蜂(意大利蜂)大量“入侵”新疆,使新疆黑蜂种群数量严重退化、濒临灭绝,而市场上充斥着众多打着黑蜂旗号盈利的“新疆黑蜂蜂蜜”,让诸多消费者真假难辨。对此一些行业专家表示担忧,标准缺失导致黑蜂产品开发缓慢、市场规范化水平低,蜂产品质量安全也将存在隐患。 新疆黑蜂蜂蜜“名存实亡” 新疆黑蜂又称伊犁黑蜂,上世纪20年代初由俄罗斯人从中亚、西亚引入新疆伊犁。它体型大,飞行能力强,抗寒性好,能采集到天山深处无污染的鲜花和植物,产蜜量高于其他蜜蜂35%,上世纪70年代前,曾广泛分布在伊犁河谷的新源﹑尼勒克﹑巩留等地。 据新疆蜂业中心主任刘世东介绍,新疆黑蜂所产蜂蜜具有含糖量高,矿物质、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酶等营养成分丰富的特点,故其所产蜂蜜尤为珍贵。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新疆黑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常年份群均产蜜量可达100公斤,最高群产蜜量甚至达到200公斤以上。黑蜂产品不仅为当地蜂农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还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 “尽管新疆黑蜂具有种种优势,但其性情凶暴,喜蜇人,养殖技术也比较复杂。”有着二十多年养蜂经验的盛锦勤、盛锦新兄弟二人曾经尝试在农田边放蜂,但蜇人的黑蜂总会惹来麻烦,最终他们只能选择在早春3月至8月百花盛开时节,带着200多箱黑蜂辗转去往天山深处放蜂采蜜。 “与黑蜂相比,西方蜜蜂(意大利蜂)则习性温良,好养得多。”刘世东说,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新疆黑蜂的管理机制和专门的执法保护队伍,大量西方蜜蜂进入新疆黑蜂生活区域,与之杂交,使得黑蜂种群数量退化严重、濒临灭绝。另一方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转地放蜂盛行,越来越多内地蜂场来新疆放蜂,大部分地区的黑蜂品种逐渐混杂,感染病虫害,优良性状衰退,群数也日渐减少。 刘世东介绍,目前新疆纯种黑蜂的种群数量仅有600群(箱)左右,而人工饲养的相对比较纯种的新疆黑蜂几乎已不复存在,纯正的黑蜂蜂蜜也几乎“名存实亡”。 产品标准缺失导致“冒牌”产品充斥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纯正的黑蜂蜂蜜产量少之又少,市场上却充斥着许多所谓“新疆黑蜂蜂蜜”,让诸多消费者真假难辨。 尼勒克县种蜂场项目部主任李宗仁介绍,由于目前市场没有统一的标准,杂化率20%和80%的新疆黑蜂产的蜂蜜都可以叫做新疆黑蜂蜂蜜。除了专业分析外,普通百姓很难辨别新疆黑蜂蜂蜜的真伪。 目前,新疆已有两家蜂业企业制定了自己的新疆黑蜂蜂蜜标准,但对市场上充斥的诸多打着“新疆黑蜂”旗号的蜂产品也很无奈。两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生产的黑蜂蜂蜜不足170吨,且出口量占据了一大半。显而易见,目前市场上的新疆黑蜂蜂蜜多为杂化的新疆黑蜂所生产,即便如此,也属于蜂蜜的高端产品,产量有限。因而,纯种黑蜂蜂蜜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形下,市场上众多“黑蜂”蜂蜜产品的来源让人心存疑虑。 乌鲁木齐一家制蜜企业的负责人坦言,现在几乎所有企业推出的“黑蜂”产品,都是用意大利蜂酿制的山花蜜罐装的,贴上“黑蜂”的标签,只是一种吸引顾客的营销手段而已:因为打着“黑蜂”的旗号,价格就要比普通山花蜜高出两成左右,企业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新疆黑蜂地方标准有待建立 刘世东认为,新疆纯种黑蜂主要强调蜜蜂遗传育种,与新疆黑蜂生产用种存在概念性差别。但蜂农和企业在偏向易养的意大利蜂的同时,打着“黑蜂”的旗号盈利,将不利于新疆黑蜂种群的保护。 新疆蜂业中心技术信息科科长、高级农艺师陈宝新表示,目前新疆蜂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养蜂户为主,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进而造成蜂产品开发缓慢、市场规范化水平低,蜂产品质量安全也存在风险。 对此,刘世东等行业专家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科学的育种方案,包括育种档案资料建立、育种素材的选用及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的测试比较,制定出新疆黑蜂的地方标准。 此外,还需加快黑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通过鼓励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蜂业产业化经营着眼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蜂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基地+蜂农+技术+企业的蜂业发展模式,实现蜜蜂饲养、蜂产品加工、蜂产品销售一体化。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适合国际需求的黑蜂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