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死猪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3/3/15 8:43:00  

  如何规范“低、小、散、乱”的养猪模式,如何形成协调机制管好“猪的一生”,还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省份的合作联动,共同给力。

  舆论高度关注的死猪事件,昨天在全国两会上得到回应。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相关情况农业部正在牵头调查,最后会给社会满意的答复。

  实际上,不仅仅是上海,在不少地方,都发现过死猪投江。有湖南娄底居民2011年就反映资江中飘着死猪,2010年浙江钱塘江同样被猪尸困扰过……虽然呈现出来的戏剧化状态抓人眼球,但死猪事件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一方面,有生产者在无奈乃至无德之下做出的选择。红心鸭蛋、毒牛奶等,都能看到第一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忘记基本责任。在死猪事件中,调查显示,嘉兴仅一个村每月就死猪七八千头,不管是冻死还是病死,面对庞大的养猪规模,抛尸确实是个难题。

  另一方面,也有监管职能的缺失。上海市表示,死猪投江不是今天才有,十多年来一直未断。这让人怀疑相关部门是否有“选择性失明”。不管是有难度还是有盲区,涉及到公共安全,不能等到事发之后才亡羊补牢。

  仔细想来,死猪漂流江上,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公开回应此事的环保部门,比如管理生猪养殖的农业部门,比如服务公共健康的卫生部门,甚至是食品安全部门,而且此事关系上海、浙江两个省份。这样的多头、多地,也让死猪事件更为复杂。

  正在召开的两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方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变食品安全的分段监管为集中监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解决死猪问题所需要的答案。当务之急,当然是公开信息、保证水质、追究责任。但长远看,如何规范“低、小、散、乱”的养猪模式,如何形成协调机制管好“猪的一生”,还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省份的合作联动,共同给力。

  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比如空气清新、水质干净等。社会管理者,是到把民生福利中的负号去掉的时候了。   本报特约评论员舒天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