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餐馆在巴西落地开花 巴西人对中餐青睐有加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3/3/5 14:09:46 |
|
记者第一次去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欢乐港)采访,出租车司机把我带到当地一家中餐馆——友谊酒家用餐。这是工作日,里面的客人不是很多。饭店的老板叫周荣华,上海人。时隔几个月,我再次到阿雷格里采访。那天是周日下午两点,我进去时发现里面座无虚席,而且还有好多人在排队等候。我同周荣华先生打了个招呼,说过半个小时再过来。在街头溜达45分钟回去时,里面还有很多人,但空出了几张桌子。这一次我的印象是,这家饭店的生意特别好。 年近六旬的周荣华上世纪7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首届烹饪学校,1987年移民定居巴西阿雷格里港。周荣华说,他平时没有什么爱好,不打牌,也不搓麻将,有空时喜欢看看书,或在CCTV上看《天天饮食》节目,从中学习一些新的菜谱。他说,阿雷格里港不是一个人口流动的城市,来这里吃饭的客人都是当地的常客。要留住这些顾客,诀窍就是要不断翻新菜谱,经常推出几个新的菜肴,用新花样来吸引和留住顾客。 周荣华说,为了翻新品种,他先进行试验,然后邀请朋友共同品尝。如果大家都说好,他就推出新品种。他说,饭店过一段时间就要推出几个新品种,让顾客保持一种新鲜感。来这里的客人有时进门就问:最近有什么新的菜肴?我们就向他们推荐新的菜肴,他们听了很高兴。彼此之间熟悉了,客人满意了,下次一定介绍其他朋友来。周荣华说,我们饭店的顾客都是靠口碑传承下来的,从来没有做过商业广告。 到友谊酒家用餐的大多数是巴西的商人、医生和律师,与中国有商业往来或学术交流,不少人去过北京、上海和广州。周荣华说,凡是这些客人去中国之前,都要到我们这里进行咨询。他们过去只知道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访华归来后,他们都会翘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好,好得出乎他们的想象。问他们下次还去不去,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 许多巴西人还在中国拍摄了许多照片,他们到饭店向周荣华和他夫人展示。巴西人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城市建筑非常现代化,中国人聪明,而且特别勤劳。周荣华自豪地说,祖国的腾飞和强大为我们海外华人争了光。 25年前,阿雷格里市有多达20多家中餐馆,有的规模相当大。可是时过境迁,如今只剩下10多家中餐馆。中餐馆大量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初开餐馆的华人都是为了谋生,以家常菜为主,他们对中餐的质量不太讲究。但是,巴西人对饮食非常挑剔。周荣华说,如果你的档次太低,质量不高,人们下次就不来这里就餐。另一个原因是第一代华人出来创业,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把子女送进大学。子女大学毕业后当医生、律师或从事电脑行业,不再在餐饮业领域工作。 友谊酒家老板周荣华当大厨,妻子李梅云当收银员,他们在当地雇佣了12名巴西工人,其中3名是掌勺的厨师、两名配菜员、还有洗碗工、服务员等。由于周荣华是中国烹饪学校科班出生,老师是上海特级大师,所以他做菜特别讲究质量,受到巴西顾客的好评,他们的饭店被巴西瞭望杂志多次评为最佳中餐馆。周荣华说,对于赚钱他现在已不太在乎了,我真正在乎的是顾客的反应。要是有顾客讲我们今天的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心里会非常难过,一个晚上睡不好觉。 谈到与巴西员工相处的情况时,周荣华说,巴西人心地善良,非常友好,不歧视东方人。巴西人过去崇拜日本人,我刚到阿雷格里港时,当地人总问我是不是日本人。如今他们崇拜中国人。到这里就餐的客人,大多是律师、医生和商人等中上层人士。到了周末,巴西人家里的佣人要休息一天,家里无人做饭,他们就到外面用餐。对工薪阶层来说,妻子平时在家里做饭,到了周末全家一起到外面用餐,让妻子放假轻松一天,同时调剂一下口味。 周荣华说,巴西工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工作责任性也不强,无缘无故不上班是常有的事情。但在我这里留下来的巴西员工,工作都很认真,最长的已工作了9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华人对巴西工人要将心比心,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投桃报李。对那些留下来工作的员工,如果他们遇到生活上或家庭困难,我们总是尽量想办法帮助他们。 超前消费是巴西人的一个特点,穷一点的人基本上都靠借钱过日子。周荣华说,底层的巴西人虽然穷,但他们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好像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忧愁。穷人家很重视过生日,妇女们平时攒钱就是为了做生日,丈夫和妻子的生日,父母和孩子的生日,一年到头忙于做生日,把钱用完了非常开心。这个民族生性乐观,穷人的生活水准不高,精神生活却很快乐,满意度很高。周荣华夫妇对本报记者说,巴西人待人热情友好,非常包容他人,全世界找不到这么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