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散装坚果炒货多为三无产品 零售市场成监管盲区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3/1/18 19:54:30 |
|
年关将至,坚果炒货等傍节食品逐渐迈入热销季。今年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网上通报了炒货坚果食品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在抽查的90种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中,仅有两项不合格,合格率达97.78%,为历年来新高。 不过,在坚果炒货的产品销售中,还有着另外一大隐形市场——散装零售市场,这部分产品的质量状况如何呢?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散装炒货质量难掌控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北京市区内的家乐福、物美等多家超市,发现其所出售的坚果炒货大多具有独立真空包装,并标注有品牌、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号、生产日期、添加剂、保质期。对于散装的坚果炒货,超市工作人员表示,只有在春节等节日期间超市才有可能短期出售该类产品,但是也会严格控制生产及销售时间,售卖几天便会下架更新。 与超市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些潜藏于农贸市场、街头巷尾的散装坚果炒货摊点。这些炒货的具体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无从考证。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对于坚果炒货所应执行的各项标准,几乎所有摊主都表示不清楚,黄曲霉素、过氧化值等卫生指标,更是无从知晓。很多摊主都表示,他们销售所遵守的原则是让顾客先尝后买。也就是说,顾客购买坚果炒货的参照,全凭口感。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翁洋洋认为,正规销售渠道的坚果炒货应该具有可追溯性,并对各项卫生指标具有明确标注,以保障食用安全。然而这些散装零售的坚果炒货摊位,多为无证经营,所售产品也大都是三无产品,是坚果炒货监管中的最大难题。 商家互揭行业潜规则 除了在认知上的对坚果炒货不了解以外,这些不正规销售摊点,在炒货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翁洋洋告诉记者,这些位于农贸市场中的散装坚果炒货售卖摊位一般都没有生产许可证,卫生条件也很难达标。 与此同时,这些散装产品的质量状况在一些卖家互相“揭短”中也可见一斑。北京市朝阳区大羊坊附近的众人乐果品超市的门口,记者看到沿街摆放的一个炒货机器,店老板向记者介绍道,自己的店面只卖原味瓜子,因为自己的瓜子原料品质较好;而那些其他口味的瓜子,则有很大可能是“陈年”瓜子,目的在于通过咸、甜等口味,来掩盖瓜子本身的品质。 不过,翁洋洋对于“陈年瓜子”的概念进行了否定,她表示,瓜子炒货其实并不能通过新、陈来判断质量优劣,只要是符合的国家的标准规定,就是一个合格的原料。“不过,鉴于农村地区花生地采摘和储运十分粗放,生产企业确实应该严把原料关。” 在记者走访的另外一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的水果店面,同样摆放着用于炒制坚果的一排机器,其中正在翻炒的栗子与一般印象中“大铁锅里油亮油亮的糖炒栗子”相比,明显缺少光泽,店老板十分无奈地说道,“你们都是受了一些不良商家的影响,其实,炒栗子时只要放些糖和石蜡就会显得有光泽,但是如此炒出来的栗子很不卫生、吃多了还会影响健康。” “四特”产品充斥市场 翁洋洋表示,近期炒货坚果食品等产品抽检合格率已经创历年来新高,我国的坚果炒货市场总体质量状况稳定。对于,杭州鸿福食品有限公司的“鸿英”炒货老奶奶花生米黄曲霉毒素超标案例,翁洋洋认为,黄曲霉素有很大可能是产生在原料环节,建议生产企业除了在加工环节以外,还要严把原料关。同时也建议国家工商部门严格执法,加强对于散装零售市场的产品监管,因为这些领域的产品其原料更难以管控。 对于糖精钠这一指标,中国香料香精协会秘书长张京原表示,糖精主要是控制炒货甜的口味,但是对于食品安全危害没有太大影响。 据食品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介绍,散装的坚果炒货很难辨别,其中具有“特白、特甜、特亮、特咸”等特点的坚果炒货,有可能添加了违规的物质。比如,特甜的产品是因为添加了糖精,特白的产品有可能是因为沾上了高浓度的工业盐。 来源: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