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打击毒食品莫忘助纣专家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5/2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之六

  林 鸣

    食品安全的阴影,深深地笼罩在国人头顶,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再到“地沟油”“毒豆芽”,无不令人触目惊心。现在,公众和政府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制假掺毒的责任人身上。其实,还有一个群体不应被忘记,那就是为制假者提供知识的专家们。

    笔者一位朋友,家中保姆是山东人。她给我们讲了一件事,在她的家乡,当麦子打场时,供家里人吃的麦子单独拢成一堆,让它自然晾干;对于交粮库的大堆儿粮食,因嫌干得慢,农民便会撒上一种干燥剂,于是粮食很快被“晾”干。问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干燥剂”?她答不出来,说:“反正村头供销社就有卖的。”

    现在,造成食品污染的元凶,主要有抗生素、添加剂、天然香料、色素、重金属以及剧毒农药等等。那么,一个重要问题浮出水面:除了必要的化肥、农药,究竟是什么人、通过什么渠道给这些“餐桌毒食品”提供“弹药”的呢?据悉,造假分子经常使用的一些诸如催熟剂、增白粉、染色剂、剧毒农药之类的各种化学药品,差不多都能方便地在“村头供销社”买到。成分复杂一点儿的,也可以到当地某些部门直接购得,其间很少受阻。似这般容易到手,食品造假及污染“事业”还不“兴旺”得一塌糊涂?于是,面粉漂白,陈粮翻新,鱼虾着色,猪肉注水,连池养王八也享受到超常待遇服用避孕药。这些农民和商贩运用“科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普及”规模实在令人吃惊,他们在干这种害人勾当时心态还好得很,既然有人卖,我凭啥不能用?!

    对这些农民和商贩要谴责,但依他们的学识水平,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么多“先进”知识和有效配方。不客气地讲,各种“毒食品”之所以流害于市,恐怕还有传授造假知识的科技人员一份“功劳”。试问,如果没有这些专家的推波助澜,农民和商贩如何懂得运用那些化学制品?在这条邪恶的致富路上,某些专家和造假者事实上是一条利益链上的蚂蚱——一个提供技术和化学品,一个直接制假。

    因此,应严厉打击提供造假技术的专家。同时,要管住销售渠道,请有关部门开出禁售名单。就像管制“毒鼠强”一样,从村头小卖部到专业研究单位,控制住包括各种可能导致食品污染的化学药品。此外,责令店家建立售后追踪制度,有关化学用品卖到谁家?究竟什么用途?要有明确记录。

    听过一个故事:北京某农科院的一位退休研究员,凭着她多年的业务经验,在菜市场一眼便可看出哪家菜摊上的菜农药残留超标。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超标菜”和“含药果”,老太太无咒可念,只好反复叹气:“全是报应,全是报应。”实际上,社会上每个人都被“拴”在一条紧密相联的“链条”上,一旦“报应”降临,它可不管你是一介平民,还是资深教授。所以,专家们也应慎用知识,莫要助纣为虐,到头来反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