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窝红苕”带出一串绿色食品
文章来源:资阳日报   更新时间:2012/11/24 12:03:21  

  “我们加工淀粉的红苕全是自己栽的,一根红苕的叶、藤、皮、茎全都用上了,没丢一点‘皮毛’,真正让红苕全身都变成了宝。”11月13日下午,乐至县高寺镇红岩村二组今年75岁的黄兴田一边吆喝妻子苏春华赶紧削红苕,准备加工成红苕粉,一边向记者介绍让红苕变为宝的经验,“我们先把红苕制成淀粉,再把淀粉加工成粉条,最后用苕藤、苕叶和过滤出来的苕渣喂猪。”
“摇”出原生态美食
  “我们的红苕粉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黄兴田向记者展示其加工红苕粉的全过程:把清洗干净的红苕,放入粉碎机中打成浆,然后把浆倒入四角分挂在十字木架上的棉纱包袱中,接着摇荡十字木架。
  “这一步叫过滤,苕粉是不是细腻、白净,就取决于这个‘摇’字。”他边说边和妻子一起示范起来,“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按此顺序反复摇荡。”他说,正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摇浆环节,过滤后的苕浆没有磨砂感,口感很好。
  黄兴田介绍说,流进木缸里的苕浆经过几个小时的沉淀后就成了淀粉。为了让淀粉更白净,沉淀过程中,每隔几个小时就要换一次水,称为“漂白”。
  “水一定要纯净,否则苕粉的质量将大大折扣。”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沉淀后的苕粉洁白如雪。
烫出来的“绿色”
  “现在,一斤红苕粉能卖六、七元,再加工成红苕粉条则可以卖到10元一斤。”黄兴田告诉记者,因此,他们加工红苕粉的同时,还要顺带加工粉条。而他们的制作秘诀就是“烫”,“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技术,也不添加任何其他原料,只要掌握好水温就行了,像熨衣服一样。”
  他介绍说,制作红苕粉条的“加工厂”其实就是自家厨房。先在铁锅里盛8分水,将水烧至8成开。然后,取来一个长宽约30厘米、高约6厘米的调盘,用勺子将稀释好的红苕淀粉舀进盘里铺匀,再把调盘放入锅里的水中。
  第三步是最关键的“烫”。双手端着调盘在水里左右摇动两分钟,整个过程中,水温一定要保持恒温,高了烫伤手,低了做不成粉条。
  “看到雪白的红苕粉渐渐变成了浅红色,红苕粉片就做成了。”他说,随后取出粉片,晾晒到屋外的竹竿上,8成干后用刀切成筷子宽的小条,再晾晒成粉条。
据黄兴田介绍,由于他们的红苕粉是手工制成,绿色天然,深受消费者青睐。
  黄兴田算了一账,今年,他和妻子栽了0.4亩红苕,挖红苕300多公斤,能加工红苕粉或粉条30多公斤,收入500余元,同时还能用薯渣和苕藤、苕叶养猪,预计能育出1头200多斤重的肥猪、能卖2000多元。
  “美中不足的是,现在他和乡亲们处理红苕的模式还是一家一户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规模。如果政府能指导、扶持,做大做强这个产业就好了。”黄兴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