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地沟油“土法炼肥皂”寻出路 配方好 成本低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11/13 15:58:55 |
|
卢树衡在制作肥皂。
用地沟油制成的肥皂。
用来做肥皂的地沟油。 优点:配方好、成本低、政府支持产业化 缺陷:原材料供给不足、标准难定 近年来,“地沟油”三个字常常让民众闻而色变,如何消解每天产生的大量废弃油,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最近,东莞市凤岗镇的一名餐饮店老板卢树衡火了,他研制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土法炼皂”工艺,让废弃油“变废为宝”制成肥皂。 卢树衡的肥皂在当地已“深受欢迎”,用过的人评价,这款肥皂的去污能力强于市面上的清洁用品,凤岗镇镇委书记朱国和在用过肥皂后夸赞道:“肥皂好用不伤手!”他还将肥皂推广到全镇的24家餐厅进行试点推广。 据悉,凤岗镇政府目前已有意将地沟油“土法炼皂”产业化,但产业化之路却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地沟油如何回收?肥皂如何标准化生产?记者为此来到凤岗镇进行实地调查。 文/本报记者李华 实习生陈琪 图/本报记者乔军伟摄 东莞市凤岗镇仙姬料理店的员工感觉到,他们的老板卢树衡最近“火”了,原因是老板研制出“废弃油制造肥皂”的配方。这几天,接二连三地有记者来镇里采访卢树衡,卢老板必须隔三差五地演示他利用废弃油制造肥皂的过程,以前他十天半个月才做一次肥皂。 卢树衡来自香港,早年在航船上做过轮机工,后来经历了一些变故,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年就来到内地工作和生活。作为酒店老板,他自称是一个追求精致和完美的人,“既然从事餐饮业,就绝不能把废弃油卖给别人做地沟油。”这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开始研究废弃油制成肥皂的方法。 “土皂”平靓正 去污能力强成本仅两角 近日,记者来到卢树衡的料理店,观看了卢树衡用废弃油制成肥皂的全过程。 这个50多岁的香港大叔,身穿着一件整洁的白衬衫,下巴和唇周都留着浓密的胡须,眼戴一副黑框眼镜,正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制皂操作。只见他将事先称好的盐和砂糖倒入定量的清水中搅匀;然后再将氢氧化钠粉末倒入盐、糖溶液中搅拌;此后,再将废弃油倒入搅拌好的溶液中继续搅拌;约10分钟后,他再向颜色一团乌黑的乳状物中加入酒精,再搅拌5分钟,在此过程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但也变得更为浓稠。 前后约20分钟,废弃油已变废为宝,化身为湿“肥皂”。但这还不算完,要将这些湿“肥皂”装瓶、凝固后取出、再风干放置一周,即可成形倒出来;但还要再放置两到三周,就可成为肥皂使用了。现在的配方和操作方法,是卢树衡经过1个多月的改良、研究出来的,共需要水400ml、食用盐50g、砂糖50g、废弃食用油2000ml、NaOH(氢氧化钠)240g、酒精400ml。 卢树衡为什么会琢磨用地沟油做肥皂呢?他说,他在去年7月15日就在凤岗镇开餐饮小店,起初经营的是一家面积约50平方米的小店,主要经营油炸小吃。但食用油炸过几次后就不能再用了。卢树衡回忆,当时也有回收废弃油的小贩想打他的主意,但卢树衡却坚持不卖,“让他们做成地沟油就害死人了。” 可是,每周产生的十几公斤废弃油,却成为卢树衡的“烫手山芋”。 于是,卢树衡就开始在网上寻找各种处理废弃油的方法,刚开始,他发现有机器可以过滤废弃油并可二次利用,但他仔细看操作说明后却发现,这一过程中要加入过滤粉,过滤粉是何物?卢树衡不得而知。由于担心过滤粉会危害健康,卢树衡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卢树衡终于找到废弃油制造肥皂的配方,制成的肥皂不含添加剂、形态稳定、清洁力好,引得了凤岗镇百姓的好评。据悉,凤岗镇镇委书记朱国和还曾向卢树衡“拜师学艺”,称赞:“肥皂好用,去污力很强,对皮肤一点刺激都没有。” 记者“以手试皂”,在手上抹满了油,然后用肥皂清洁,在揉搓过程中没有泡沫,冲洗两次后,满手的油腻已全部洗掉,手也没有干燥和刺激的感觉。 卢树衡还为此算了一笔经济账,废弃油自己提供不计成本,10公斤废弃油制造肥皂的原料成本大概是7元,可做出32块肥皂,每块成本约0.22元。而每块肥皂足足有380cm3,这几乎是市面上售价2元左右的肥皂体积的三倍。而卢树衡餐厅使用自制肥皂“自产自销”,每月还可节省四五百元的清洁用品费用。 寻求产业化 镇政府力推“土法炼皂”上马 随着卢树衡改良出了“废弃油制造肥皂”配方的消息不胫而走,凤岗镇镇政府也认为此方值得推广,他们选取了24家餐厅作为试点,推广“卢氏肥皂制造法”。 这24家餐厅都派人向卢树衡学习制造肥皂的方法,“出师”后便在自家餐厅造肥皂。卢树衡观察发现,由于各家餐厅废弃油的成分不同,肥皂的颜色都有所区别,但清洁力都有保证。 肥皂去污能力毋庸置疑,它的质量又是否符合标准呢?凤岗镇食品药品监督站站长古展东透露,他按日化品标准来检测肥皂,结果是“完全达标”。但是,目前还不允许用肥皂清洗餐具,只能用来清洗抽油烟机、灶台等不直接入口的东西。 在古展东看来,废弃油制肥皂是“从源头消灭地沟油”的一个重要方法,凤岗镇政府非常重视其社会意义。 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古展东也设计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他将废弃油制造肥皂的产业化发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就是小范围自行消化,凤岗镇政府选出24家耗油量大的餐厅,废弃油自行消化,不流向地沟油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地沟油的泛滥;第二步就是实现产业化,他认为,随着步骤的第一步实现,必然会出现餐馆消耗不了过多肥皂,这时,产业化就是必然的趋势。” 卢树衡身居餐饮业一线,他也认为,废弃油制造肥皂实现产业化运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他的餐厅每个月的废弃油能做出100多块肥皂,餐厅消化不了。多出来的都送给客人、朋友了。长期这样下来,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而产业化就是出路。 做产业,凤岗镇已动了真格,古展东透露,目前镇里几个部门正联合多所高校,开始研究论证地沟油制肥皂项目。上至做肥皂的配方、废弃油的收集方案,下至产业的经营模式、规模大小,都是项目论证的重点。 据悉,在朱国和的力推下,凤岗镇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奖励措施,鼓励有兴趣的公司投资。政府计划将以财政补贴方式,在前期帮助废弃油所制肥皂的回收和销售。目前,已有几家企业有投资该项目的意向。 产业化困境 废弃油供给成最大难题 目前,凤岗镇的肥皂加工还是餐厅小打小闹式纯手工制作。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拥有专业设备和标准工艺,这些问题都亟待探索。 专家认为,废弃油制皂产业化并非如此简单。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环友科技”)就已率先启动“废弃食用油做肥皂”项目,项目从学校、社区、餐厅中各选取了一个样本作为试点,但经过近8个月的探索,“环友科技”发现这其中困难重重。 环友科技办公室主任马奎松告诉记者,他们已投入了不少资金研制相关设备,目前已生产出两套样机(包括粉碎机和皂化机),虽然每套设备成本不超过10万元,但再加上另一个给废弃油“脱色脱味”的机器设备,成本就会更高昂。 为何要脱色脱味?因为废弃油来源多样,而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他举例说,川菜馆的油有麻辣味,烤鸭馆的油有烤鸭味,油质不“纯”制造出来的肥皂质量也较难统一。 事实上,设备购买尚可通过资金来解决,但废弃油的原料供给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以卢树衡的餐厅为例,每周废弃油仅在10至15升之间,纵使整个镇的用油量加起来,与产业化生产的需求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此外,在市场的调节下,每家餐厅难免有自己的“小算盘”:据悉,这些废弃油如果卖给小贩,每斤的售价可达4至5元,收购小贩及时提供“上门服务”,这样的价格也是许多黑心地沟油生产商在有关部门重重打击下,依然妄图苟延残喘下来的原动力。 马奎松说,在过去8个月的工作中还发现,在回收废弃油过程中,他们只能“以情动人”,寄望餐饮业者自律,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要让废弃油流向地沟油市场。 凤岗镇政府也意识到原料收购的问题。古展东坦言,废弃油是产业化加工的原材料,必须要保证稳定的供给才能够持续发展,“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废弃油的稳定供应,这是最大的难点。” 多大的废弃油供给量,才能保证肥皂的产业化生产?凤岗镇政府相关人士透露,至少需要在地市一级范围内,统一回收废弃油,才有可能保证产业化生产的原料供给。 专业人士纠结 土法炼皂难商业化运作 即使解决了原料问题,废弃油制成的肥皂质量能否达到市场销售的标准还是一个问号。 与此同时,肥皂产业化之后,必然要进入市场,开始面临与其他肥皂“肉搏”的问题。然而,已存在于市场的肥皂都有统一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而废弃油制成的肥皂还缺乏国家标准,能否拿到进入市场的“准生证”也尚未可知。 在推动“废弃食用油做肥皂”项目中,马奎松多次碰壁,他也得出一个结论:规模化、大量化生产肥皂后,废弃油的收购难度会变得更大,离开政府有形的手难以为继,“纯商业运作不起来。”他也认为,这个废弃油制造肥皂应该是一个封闭链,准入的企业有限,要不然企业你争我夺、力求分一杯羹,谁都吃不饱,不是长久之计。 目前,凤岗镇政府鼓励企业投资的“杀手锏”就是财政补贴,由政府帮助其回收、销售,但也有人提出异议,目前全镇面向开放做肥皂的企业仅24家,但做出来的肥皂已经有盈余,还需政府回购,倘若全线放开,全镇成百上千家餐饮企业都要补贴的话,政府虽然赚了“吆喝”,但却会陷入重负。 政府如何适度介入,也成为政府行政作为的一种艺术。 马奎松总结道,“废弃食用油做肥皂”项目注重的是社会、环境效益,提高公众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公益性”。但企业不是慈善家,如何在公益与利润之间取得平衡,是政府、企业、餐饮业共同面临的大考。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