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食品巨头用资本换资源 光明68亿元并购英国维多麦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11/7 9:49:16 |
|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5日晚间向记者证实,对英国维多麦公司的并购已经完成交割,该项目交易对价近6.8亿英镑约合68亿元人民币,包括购买60%的股权和承担部分债务。这次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宗的海外并购。 光明完成海外并购“最大单” 据光明集团透露,维多麦是英国第二大谷物类和谷物条食品生产商,主要产品为早餐麦片,在英国的市场份额占到14.5%,同时产品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维多麦的企业价值是12亿英镑,不包括负债的股权价值为3亿英镑,维多麦9亿英镑的负债中,5亿英镑由光明食品进行债务再融资。 光明食品董事长王宗南表示,光明食品此次并购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标志着光明食品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进入英国乃至全球食品市场;另一方面光明还将利用一切有利于该品牌的资源,协助其开拓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事实上,光明的海外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初对澳大利亚最大粗糖生产商CSR糖业公司的收购,最终被丰益国际“横刀夺爱”。随后,光明在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建安喜等海外并购案中也以失败告终。去年初,在竞购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51%股权时,以高出美国通用磨坊约1亿欧元的报价反被对方击败,让业界愕然。 但是,近两年来,光明食品也成功完成了四次海外并购。除了收购英国维他麦60%股权之外,此前还收购了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0%的股权、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75%的股权以及今年6月收购法国迪瓦波尔多葡萄酒公司70%股权。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宋亮认为,开拓海外市场将有助于借当地品牌优势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对于光明而言,此次并购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将该品牌引入国内,同时也是在彰显自己的国际化运作能力。 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 事实上,近年来食品巨头纷纷转战国外,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中粮、光明等食品制造巨头,正迫不及待尝试“用资本换资源”。 我国另一食品巨头中粮集团也不断向海外扩张,在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投资,并多次公开表示,计划未来五年将斥资100多亿美元用于海外并购,重点市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国家,以确保国内的糖、小麦以及大豆等原料的供应。 此外,我国乳品企业也正在积极“出海”,向国外寻找更多的安全奶源,提升自身的质量水平。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中国企业寻找“海外”资源主要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资源瓶颈的约束,中国国内的资源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行业日益膨胀的需求,原材料价格的攀升进一步促使企业到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和升值压力促使国内企业转变已有的分工角色定位,谋求向高附加值转型。因此,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 事实上,在食品领域,通过并购整合全球资源壮大企业也是通行做法。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说,中国食品企业目前用资本换资源的心态迫切,光明食品此次的收购,不仅是资源布局,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早餐谷物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同时显示自己品牌的国际形象,“这说明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已经越来越多元化。” 海外并购要善用金融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越来越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对于这笔涉及近68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并购,光明的融资方案显得十分“精明”: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 光明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透露,光明也是学习国际上通行有效的做法,采取全杠杆融资。参与银行有中资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外资银行有苏格兰皇家、巴克莱、汇丰、澳新、荷兰合作银行等。而在收购完成后,光明还计划尽快将维多麦在香港上市,释放债务风险。据粗略测算,此次全杠杆融资可将融资成本从4%降到3%-3.2%。 专家认为,融资难、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商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因此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在经济疲软的形势下,对并购也更加谨慎。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披露金额共计18.63亿美元,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4%,降至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 张晖明称,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高的现象并存,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要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和并购风险。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