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如何做好免费午餐 宁夏试点推行营养改善计划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10/28 12:20:19  

 

  吃上“免费午餐”,学生们露出了笑容。本报记者 朱磊摄

  覆盖1700多所农村学校,受益人数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一半

  从2011年 9月开始,家住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草沟的马学兰小朋友,中午再也不用和弟弟匆忙赶回家吃饭了。

  10月23日,当记者赶到吴忠市同心县丁塘镇中心学校的时候,正赶上学校开饭,五位工作人员在教室改造的标准化厨房里忙碌着,将饭菜盛进标着班号的铁桶里,依次发给门外等候的班代表们,班代表们兴冲冲地将铁桶抬回班上,再由老师将饭菜打给每位同学,一时间,安静的教室充满了欢笑。

  中午11点30分,捧着学校发的小钢碗,马学兰盛满热腾腾的饭菜,吃起了午饭。

  “过去怎么吃午饭?”记者问。

  “回家吃。”

  “家里谁给你做?”

  “爸爸出去打工,一般就是妈妈做,但是地里忙的时候,就在外面买点干粮。”见到记者,马学兰有些怯生生的,简单地回答记者问题。

  “在我们学校的农村娃娃,大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免费午餐给留守儿童解决了大问题。每餐都有肉,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吃完饭还能从容回家午休。这个学期,我感觉学生的精气神明显要好多了。”班主任马金花笑着说。

  “2011年9月份,同心县在试点基础上,将免费午餐推广到全县所有农村小学,2012年又在农村初中推广,如今已经惠及38000多学生。”同心县教育局纪检书记白明江介绍。

  2010年春季,宁夏在六盘山区11个县(区)启动实施了“营养早餐工程”,为3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县城(城市)义务教育寄宿生每天早晨提供一个熟鸡蛋。

  2011年秋季,根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宁夏启动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在“营养早餐工程”的基础上,又为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顿安全、营养、卫生的午餐。

  今年春季,宁夏在11个试点县(区)全面推行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700多所,受益学生32万人,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50%。

  “宁夏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六盘山区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常饿了啃干馍、渴了喝窖水,营养缺乏,给身体发育和学习带来了很大影响。国家实施的营养早餐和营养午餐计划,对于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马利明介绍。

  “学校供餐”为主,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学生的饭盒里

  白明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试点初期,县教育局采取了学校配餐与企业配餐两种形式,并多次刻意安排同样的菜谱,让教育局工作人员“突击”检查,亲自尝试的过程中,明显感到企业配餐无论分量还是口感都不好,最终确定了由学校供餐。

  在宁夏,像同心县这样,采取学校供餐的方式,占了绝大多数。2012年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开后,采取食堂供餐的学校占了91.4%,企业供餐和农户托餐的学校各占4.3%。

  学校供餐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的投入都能花到学生饭盒里。”白明江认为:“中央每位学生补助3元,自治区财政补助1.6元,我们全部落实在学生的午餐上。由此产生的水、电、煤以及人工成本等等,全部由教育专项资金补贴,为此,县里今年就拨付了150多万。每月核算后,即使有结余,也要全部通过加餐等形式返还到学生。”

  “通过学校供餐,也让家长、老师更为放心,因为企业配餐要考虑经济效益,如果监管不严,很有可能出问题。而学校供餐相对服务人群少,可以灵活调配菜谱,做出符合学生营养、口味的饭菜。”白明江说。

  事实上,选择学校供餐也是形势所迫,白明江坦言,在宁夏南部山区,学校点分散,而且不少都在大山里面,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过高,很少有企业愿意承担。即便有企业愿意尝试,也因成本过高而举步维艰。

  宁夏唯一进行企业配餐的吴忠市红寺堡区,通过当地粮油公司下属企业,给全区2万多名学生进行统一配餐。红寺堡区教育局局长鄢钰告诉记者,在第一学期的试点过程中,由于监管严,成本高,几乎挣不到什么钱,企业希望退出。最终政府通过成本核算,拿出700万元购买企业一年的服务才勉强维持下去。

  鄢钰认为:“在大部分财力不富裕的地区,政府难以拿出资金补贴企业,学校供餐更为现实。”

  免费午餐面临困境,诸多难题待破解

  “卫生、营养、热乎、可口”,宁夏对“免费午餐”提出的8字真言,第一要务就是抓食品卫生安全,为此,同心县创新了几种监督模式,比如要求学校校长、老师与学生同吃一锅饭,让他们当第一监督人,再比如设定“免费午餐”开放日,每月请学生家长来学校体验一次学生午餐。

  为了保证资金不出问题,同心县每个月让物价部门出一份价格明细表,学校的免费午餐采购价必须低于物价局的价格。在丁塘镇中心学校的保管仓库里,记者翻阅了“每周出库公示”,上面细到了“每位学生一天必须吃到8钱牛肉。”

  丁塘镇中心学校校长马德成拿着一册《同心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本通》告诉记者,自从免费午餐开展以来,他几乎没“省心”过。翻开小册,从实施细则到操作规范,从资金管理到操作流程应有尽有。

  记者了解到,不仅仅同心县,几乎所有的试点地区都不约而同的出了这种“小册子”,从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等等白纸黑字,下发到了每位与“免费午餐”有关的人手上。

  免费午餐大大增加了学校老师们的工作量。“过去中午还能回家午休,看看孩子,现在一般要忙到12点多钟,中午1点就要上课,都没法回家了。”丁塘镇中心学校五(1)班班主任马红娟坦言。

  “免费午餐肯定会牵扯不少精力,而企业配餐,这种压力就会小很多,引进第三方企业进行配餐可多方面进行监管。但学校配餐,资金监管再严,也不敢保证不出漏洞。”在采访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心。

  同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学校水电煤支出大幅增加,特别是在西吉、海原等部分山区学校,吃水困难,学校窖水只能保障日常用水,如为学生供餐,需从县城大量拉水保障学生做饭,每立方水费用在80—180元不等。

  白明江介绍:推行“免费午餐”以来,一些学生人数少的山区学校成本陡增,“吃”掉了原本不多的公共经费,学校大部分都欠账。建议国家适当提高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内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

  马利明认为:“下一步我们将在从业人员培训、落实工作制度、加强食品和资金安全检查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好事能够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