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两种蟹绝对不能吃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10/11 19:46:18  

  中秋过后大批大闸蟹飘香上市,此时螃蟹黄满肉肥,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了今年的“食蟹大计”,或蒸或炒,大快朵颐。但螃蟹虽好吃,但却是一种“危险”的美味:据了解,食用螃蟹后出现过敏、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而到医院就诊者不在少数。

  两种蟹不吃 

  ●死蟹 

  假期里王先生非但没能放松休闲,可受了“大罪”,呕吐腹泻,还让家人陪着上了趟急诊。而问及原因,皆因为几只死掉的螃蟹。原来王先生将朋友送的一篮大闸蟹遗忘在车后备箱,当想起来时已经过了一夜,不少螃蟹已经死了,王先生正是吃了这样不新鲜的螃蟹而导致呕吐腹泻。 

  我们所说的大闸蟹属于河蟹,而蟹体内外带有大量的细菌,提醒您吃大闸蟹一定拒绝死蟹。据了解,活螃蟹可以通过体内的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如果螃蟹一旦死亡,它体内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吃过之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市场上,身价几百元一斤的大闸蟹一旦死掉就可能被几十元或十几元甩卖,但这样的便宜万万不能捡,提示您吃大闸蟹一定要吃新鲜的活蟹。 

  ●生蟹 

  虽然大闸蟹被叫做“生鲜”,但它并不适合像三文鱼一样生吃。螃蟹大多生长在江河湖泊里,又喜欢食一些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所以它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资料表明,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肺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脑部,则会引起瘫痪。因此建议您要吃蒸熟煮透的螃蟹。另外,近年来流行食用“醉蟹”,顾名思义就是用酒泡螃蟹生吃。对此,专业人士提醒称这种吃法很危险,一般不提倡市民在家里这样食用。专家提醒,即使是在煮螃蟹的时候,煮到水开后,最好还要再煮近20分钟,煮熟煮透才可能把蟹肉上的病菌杀死。 

  四个部位不吃 

  对于记者“螃蟹哪些部位不能吃”的问题,白领张小姐回答:“吃得混混沌沌的,也不知具体哪儿能吃,哪儿不能吃。一般情况下,都是打开蟹壳,瞅什么不顺眼,就扒拉掉,其余的全进胃里了。”这当然是不对的,以下的四个部位不建议您食用。 

  ●蟹胃:躲在蟹黄里的“三角包” 

  吃螃蟹之前要清除蟹胃。而螃蟹的胃在哪儿呢?打开蟹壳,可以看到在壳上沾有一些蟹黄,蟹胃就藏在壳子的蟹黄里。用勺子将蟹黄打开,轻轻吸吮上面裹着的蟹黄,露出的三角包就是蟹胃了。螃蟹以水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的动物为食,所以蟹胃很脏,不建议食用。 

  ●蟹腮:两排“小扇子” 

  蟹腮最明显,打开蟹壳后在蟹身上的两排灰色扇状软绵绵的组织就是了。蟹腮是螃蟹的呼吸系统,也同样不宜食用。 

  ●蟹心:黑膜下的“六角板” 

  中医常说螃蟹是极寒的,所以孕妇及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而在螃蟹身上又数蟹心最为寒凉,吃蟹时要记得取下蟹心哦。蟹心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它一般位于蟹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连接两片蟹腮中间的白色物质就是蟹心。 

  ●蟹肠: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 

  蟹肠位于螃蟹下腹部的那块可以掰开的三角内。打开三角可以看到它顶端连接蟹身的一条黑线,它就是蟹肠了。蟹肠也属于螃蟹的消化系统,建议将其取出,不食用。 

  八种人慎食 

  ●孕妇:中医认为螃蟹属于寒凉之物,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可能导致流产。所以不建议孕妇食蟹。 

  ●过敏体质者:蟹性寒且带湿毒,属“发物”,皮肤病患者不宜吃,对食蟹有既往过敏史的或既往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还是不吃为妙。 

  ●腹泻、胃痛、感冒发烧者:由于蟹难消化,腹泻、胃痛、感冒发烧的人不宜进食,以免加剧病情。体质虚寒的人,如经常手足冷冰、容易头晕、体倦者,最好还是别吃,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痛风患者:尤其是痛风患者应忌食蟹,更不可同时饮啤酒,否则必会加重病情或诱发胆结石、肾结石等。 

  ●肝病患者:肝脏不好的人:不论是急性或是慢性肝病的,为了减轻肝脏在消化代谢上的负担,给肝脏有更多的养精蓄锐的机会和时间、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对于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的螃蟹应当少食或不食。 

  ●肾功能不全者:不论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的人,当摄入蛋白质、氨基酸后,都可使肾脏负荷加重,加快肾衰竭的进程。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消化道疾病患者:蟹黄或蟹膏的胆固醇含量很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人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及肾病患者往往血压偏高,因此不宜多吃螃蟹。胆囊炎、胰腺炎、胆息肉、胆结石、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应少食或不食,以免加重病情。 

  ●老人:老人的消化功能减弱,蟹冷又属发物,其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所以应慎食。 

  专家提示,因螃蟹性寒,蟹黄中胆固醇很高,一般人也应适量食用螃蟹,每次不应超过1斤,且一周内食蟹不应超过3次为宜。(记者接贵云邵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