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京客隆重启IPO 评选数据与年报不符存虚假宣传嫌疑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10/11 16:25:40  

 京客隆于2006年登陆香港联交所创业板,2008年转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作为一家零售企业,京客隆并不满足于现状,也开始了回归A股的融资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京客隆回归之路并不太平,2011年中国证监会一纸不予核准的决定而折戟。到了2012年,京客隆再度重启回归A股上市,能否成功尚未可知。

  然而,2012年京客隆以第208名的排名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参与排名所考核的营业收入与年报数据存在巨大出入,引来投资者的质疑。

  更换保荐再度重启IPO

  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客隆”)前身为国有商业企业,2004年11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在北京周边地区从事日用消费品零售及批发分销业务。

  2006年9月25日,京客隆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并于2008年2月26日转主板成功。

  2010年,京客隆开启回归A股IPO。

  2011年10月27日,证监会一纸不予核准的决定,令京客隆回归A股之路一度折戟。

  资料显示,此番不予核准的原因主要为:公司租赁控股股东朝副公司房产的价格存在问题,京客隆未对此作出充分合理解释;关联企业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公司未作出合理解释,保荐机构也未予以核查。

  2012年京客隆再度重启回归A股上市。

  2012年9月28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京客隆目前已进入初审阶段。

  不同的是,京客隆2012年再次重启A股IPO,将保荐机构更换为瑞银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陈超和张瑾。

  有业内人士分析,京客隆更换保荐机构之后,将对第一次回归A股IPO失败的两大原因进行重新整理,而京客隆经营范围为北京及周边,在整个零售企业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故而京客隆回归A股有融资意义,而能否改善行业所属地位并不乐观。

  资料显示,京客隆为回归A股的第一个零售企业,也有国美、物美等企业表达回归意愿,但截至目前没有一家成功。

  申报数据与年报营收不符?

  对于一个欲二度回归A股的企业,京客隆并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公司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有投资者如是表示。

  资料显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于近期发布“2012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京客隆以第208名的排名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而参与排名所考核的营业收入与年报数据存在巨大出入。

  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名单显示,京客隆营业收入为91.85亿元,而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中的营业收入为86.33亿元,前者较后者多出了5.52亿元,数额相差巨大。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已连续第8次向社会发布评选排名,对参与评选的企业的申报要求为:所有指标均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填报,且营业收入中不含增值税收入;在申报之时,企业要需要提供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相关财务报表的复印件。

  同时,新华百货、南宁百货、庞大集团、北京银行等企业同样位居中国服务企业500强之列,而其向中国企业家协会申报的数据却与交易所披露的年报一致。

  对此,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律风险控制领域知名律师陈勇儒曾向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此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属对商品或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同时,根据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应责令被举报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对被举报人处以罚款人民币1万-20万元的行政处罚。

  10月10日,中国资本证券网联系京客隆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表示对第一次回归A股IPO被否定的两个问题,此次重启回归之时作何改进并不知情,而对于上述财务数据矛盾,上述人士声称统计口径不同。

  对此,知名财务专家景小勇对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现在合并财务报表收入确认的口径,金融业可能会有不同,但在实业方面,香港与内地基本上一样。

  而中国企业家协会对评选的企业,所要求的申报的数据为合并财务报表。

  那么,孰对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