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吃冷饮太多 小心宝宝得上肠套叠
文章来源:新浪网  更新时间:2011/7/30 10:13:44  

 

  近日气温较高,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一些冷饮来降温。不过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小宝宝大量吃冷饮不仅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还可能引发肠套叠。

  夏天,气温较高,为了散热,体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大部分血液都流向体表和运动的肌肉,胃肠道血液供应暂时减少。这时,孩子如果大量吃冷饮,胃肠道血管遇冷便会突然收缩,血流减慢,血液减少。同时会造成肠管痉挛,肠蠕动紊乱,孩子会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病症,也可诱发肠套叠。

  所谓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时会危及孩子的生命。肠套叠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肠腔内,形成了肠套叠。

  肠套叠有急性和慢性两类,婴儿肠套叠属急性发作,其危险在于套叠肠管如果压迫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会使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可能进一步发生肠坏死,再加上肠套叠后肠梗阻所带来的变化,将威胁婴儿的生命安全。

  腹泻发烧饮食改变都可引起肠套叠

  可能导致小儿肠套叠发生的原因很多,例如: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没有固定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当小儿发生腹泻、感冒发烧,或饮食改变时,都能引起肠蠕动不协调,导致肠套叠;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因为病毒感染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生,邻近肠系膜淋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同时病毒感染时,肠运动机能常发生紊乱,使小儿易于发生肠套叠;蛔虫所产生的毒素也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

  肠套叠有四大症状

  婴儿肠套叠发病时,绝大多数病儿突然出现大声哭闹、四肢乱动,有时伴有面色苍白、额出冷汗,过10—20分钟后病儿恢复安静,有些病儿甚至可以安静入睡,但隔不久(约30—60分钟)后又哭闹不安,有的小孩在一小时内哭闹几次,形成阵发性哭闹,表示小儿有阵发性剧烈腹痛。与此同时,病儿常出现呕吐、拒绝吃奶等现象,哭闹过8—12小时后病儿多排出果酱样血便或深红血水便。

  有些家长试图用揉肚子的办法减轻病儿痛苦,有时会无意中在右上腹或右中腹摸到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而且有触痛。以上所述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是肠套叠的四大症状。某些病儿可能没有呕吐或便血等症状,但绝大多数病儿都有阵发性哭闹,所以阵发性哭闹对肠套叠的诊断是个有利依据,应当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

  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引起阵发性哭闹,例如肠痉挛、便秘、消化不良、中耳炎、粘连性肠梗阻等,还有些病儿哭闹原因暂时不明,但以上情况均不及肠套叠的危险性大。因此为了不耽误治疗,家长对阵发性哭闹超过3小时以上的婴儿(对少数不哭的病儿只出现面色阵阵苍白或烦躁不安者要注意),尤其是近日有拉稀、感冒或饮食更换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