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0余家“老字号”抱团求生 将获长沙四项振兴措施帮扶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9/13 18:01:12 |
|
老字号普遍面临生存尴尬。图为坡子街的玉和酱园。李锋 摄 记者 刘捷萍 昨日,位于坡子街的玉和酱园已经被围挡挡了起来。因为城市建设,为长沙人调了360多年“口味”的玉和酱园,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火宫殿、玉楼东、九芝堂、杨裕兴、又一村、凯旋门……这一个个老长沙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回忆。然而,市商务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长沙目前30余家老字号,大多数仍处在求生存阶段,普遍遭遇了融资、用工、拆迁的困难。为振兴老字号,8月24日在长沙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召开了30多家老字号企业与银行、专家对接会,要助老字号们融资、解困。 30余家 长沙“老字号”涉及多行业 坡子街上的玉和酱园的玉和醋曾是老长沙少不了的“一口”。长沙玉和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立冬介绍,企业前身是创立于清朝顺治年间(1649年)的玉和酱园,以玉和醋驰名,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曾是中国三大名醋之一。作为“中华老字号”的玉和醋,虽然已不见当年的盛况,但历经20道工序的“玉醋”传统酿造技艺,在三百多年的传承中一直延续至今。几年前,玉和酿造公司在坡子街玉和酱园发源地建起了一个玉和醋文化博物馆,陈列了很多与酱园业和玉和醋有关的历史文物。玉和醋传统酿造技艺今年8月还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统计,目前,全市存在并继续经营的老字号企业约30余家(一般是指1956年以前被当时的商业管理部门认可经营并享誉地方的老字号企业),主要涉及到餐饮、百货、副食、医药、摄影等多个行业。其中,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6家。其中创立最早的火宫殿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玉和、九芝堂、老杨明远也都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创立较晚的凯旋门、又一村也有50多年的历史。 3道难题 “中华老字号”企业整体利润下滑 不过,老字号发展之路却颇费周折。就拿玉和来说,虽然2001年组建成立的股份制企业玉和酿造有限公司,在长沙经开区 梨镇建设了现代化的工厂,年产各种食醋近万吨。但由于体制机制等的原因,发展并不是很顺利。“企业缺乏优秀的市场营销和技术研发人才;而且受到侵权的困扰,商标被别人抢注,花了8年时间才使“玉和”商标回到娘家。”胡立冬说。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地处黄金地段、市口较好的老字号企业,都经历过“拆迁之痛”。据市商务局调研报告显示,老字号银苑被拆迁后,至今找不到合适的生产经营场地,只能是处于保留一个执照、一块牌子的困境。三吉斋没有生产场地,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每年逢年过节时,只能租借场地组织人员加工生产。德茂隆现有加工厂房面积仅为900平方米。 “传承缺失、创新不足、发展乏力,是老字号最大的问题。”市商务局副局长王红表示,15家接受调查的“中华老字号”,整体经营利润率已由2008年的13%,下降到2010年的9.8%。 4项措施 政府出手帮“老字号”走新路 24日召开的对接会上透露,为了解决老字号企业融资难问题,9月服务中心将组织金融机构为老字号整体授信,贷款利率也会有所倾斜。此外,老字号招聘会、调研咨询也将有序进行。 据了解,外部环境上,长沙将依托刚刚成立的长沙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老字号的生存、发展营造环境。一是重点研究解决老字号融资难问题,组织老字号企业与服务中心融资担保平台金融机构就融资问题进行专题对接。二是鼓励老字号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组织专业咨询机构专家对老字号企业“把脉”,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三是鼓励老字号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走连锁经营和特许加盟道路,提升企业组织水平,助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四是切实加强老字号保护,鼓励老字号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进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积极关注老字号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拆迁保护工作,保护老字号在拆迁改造中的利益。 当然,并非所有老字号都在走下坡路,比如,火宫殿、杨裕兴不但连锁经营风生水起,还把分店开上了北京。“摆在老字号的前面不是死胡同,只要坚持传统、积极探索,是可以走出一条新路的。”胡立冬充满信心。 相关链接 长沙16个“中华老字号” 火宫殿、玉楼东、九芝堂、杨裕兴、又一村、凯旋门、金彩霞、三吉斋、金生花炮、老杨明远、玉和、九如斋、德茂隆、甘长顺、黄春和、银苑
(长沙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