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应读者要求,我网对原中华老字号作了整理,现已全部公布共25页。因发布的时间有差异,读者可用中华老字号、连续刊载的标题在我网搜索栏搜索,可阅读完原全部老字号内容。)
鸿宾楼
创立时间 咸丰三年1853年
现 地 址 西城区西长安街
特 色 天津风味清真菜
电 话 67120505
北京市清真风味餐馆。位于西城区西长安街,创建于1853年。最早设在天津,1955年迁至北京和平门外李铁拐斜街,1963年迁至西长安街。其匾额是清末书法家于泽久所题
饭庄环境幽雅,餐厅宽敞,布置华丽,体现了伊斯兰风俗习惯,令客人备感舒适。共设八个单间餐厅和三个大型餐厅,可同时接待四百位宾客就餐。
鸿宾楼饭庄拥有特级烹调师王继德、马永海等一批技术骨干力量,经营的天津风味清真菜看三百多种,其代表菜看砂锅羊头、鸡茸鱼翅、白蹦鱼丁、芫爆散丹、玉米全烩、炖蹄筋、红烧牛尾、独鱼腐等都是久传盛名的独家名菜。该店还擅长烹制河鲜海味及燕翅席、鸭翅席等高档筵席,尤其是他们制作的全羊席,可用羊身上的各个部位做出128种品味各异的菜看,深得顾客喜爱
三羊开泰是鸿宾楼的一道名菜。据说当年慈禧太后路过天津,鸿宾楼的三羊开泰很得老佛爷的垂青。这个菜只用羊脊髓、羊眼睛、羊脑三种原材料烹制而成。
郭沫若曾于1963年赋诗赞美鸿宾楼道:
鸿雁来时风送暖,
宾朋满座劝加餐。
楼头赤帜红于火,
好汉从来不畏难。
---------------------------------------
老正兴
创立时间 清咸丰五年 (1855年)清咸丰五年 (1855年)
现 地 址 前门大街44号
特 色 传统上海风味菜肴
电 话 65112145
最早的老正兴是由无锡人蔡正仁、卓人兴于清末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在上海合伙开办的。蔡卓二人先是在上海街头摆摊,只经营卤肉豆腐、炒鱼粉皮、炒肉百合等家常便饭,两人又集资合开饭馆,取二人名字中的“正”和“兴”字,组成店名叫“正兴馆”以经营河鲜海味菜肴为主,曾被人们誉为“饭店之王”。后因一些同行群起仿冒,才在“正兴馆”的前面加了一个“老”字,叫“老正兴”
北京老正兴饭庄主要经营传统上海风味菜肴,尤其擅长烹调各种河鲜鱼菜,注重选择活鱼鲜虾,制作考究,调味重,卤汁浓,甜咸适中,鲜香味美,风味突出。如名菜“青鱼下巴甩水”,成品形状整洁美观,两爿整块不碎的青鱼下巴,趴在几条鱼两旁,恰似活鱼浮在水面甩水,给人面目一新之感;食之,其味道鲜嫩肥、醇厚入味,营养也十分丰富。老正兴的河鲜海味菜肴,如清蒸毛蟹、醉蟹、油酱毛蟹、无锡脆鳝、鳝鱼大烤、清 炒鳝糊、冰糖甲鱼、松鼠鳜鱼等代表菜肴,使宾客们拍手叫绝。
松鼠鳜鱼也是老正兴饭庄厨师们的一道拿手菜。 此菜做成后外脆内松,甜中带酸,微咸且鲜,味香可口。因其色泽金黄,肉翻似毛,鱼炸成后即刻上桌,浇卤汁时“吱吱”作响,恰似松鼠欢叫,故而得名。此菜被誉为“苏菜之冠”
老正兴的风味面点更别具一格,主要有面点、酥点、粉点和船点,总计百十余种,都具有小巧、精细、美观的特色。 尤其是船点,仿花、鸟、鱼、虫等,形象逼真,玲珑剔透,变化多端,像荣获商业部"金鼎杯"的系列酥点螃蟹酥、大虾酥、贝壳酥、花蓝酥等形神兼备,还有名点蟹粉小笼包都令人回味。老正兴的风味面点具有味道独特、变幻无穷、取料广泛、选料精细、加工考究等特点
该饭庄还设有快餐部,他们供应的快餐口种有: 三鲜烧麦、五彩馄饨、四色包子、鸡丝面、肉末糕、糖豆粥等,同时还经营酥点、粉点、糕点、月饼、汤圆等风味小吃和面点。特别是老正兴的上海汤圆,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具有皮滑、馅腻、色白、香甜之特点,曾连续数年荣获北京市优质产品称号
北京老正兴饭庄,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于1956年由上海迁京的,系由原址设在上海西藏路以东四马路的老正兴与上海大西洋西菜社合并而成,上海饮食业知名人士徐荀生聘请了几位有几十年经验的厨师、面点师和服务师进京,办起了老正兴。
老正兴迁京最初在前门大街路西,于1959年迁至现址,1988年9月1日翻建后营业面积八百平方米,大小宴会厅六个、雅座餐厅二个、快餐厅一个,可同时接待五百多人就餐。饭庄典雅豪华,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正门黑漆金字匾牌为萧劳先生手笔,内部装演考究,设备先进,餐厅风格各异,是朋友欢宴,家人团聚、游人小憩的理想场所。
除北京之外,上海、南京、苏州、安庆、湖北、东北、香港以及美国、法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有老正兴菜馆。
--------------------------
全聚德
创立时间 清同治三年 (公元1864年)
现 地 址 前门大街32号
北京前门西大街14号大楼
特 色 挂炉烤鸭、全鸭席
电 话 63048992 67011379
杨寿山,字全仁,河北冀县杨家寨人。清咸丰初年,聪明肯干的杨寿山到北京,开始做鸡鸭的买卖。有一定积蓄后,就把前门大街卖干鲜果品的店铺“德聚全”给盘了过来,听从风水先生的话改名为全聚德,当时米市胡同的便宜坊买卖很兴隆,焖炉烤鸭供不应求。杨便想用烤小猪的方法烤鸭子。经过杨寿山同伙计的多次试验,挂炉烤鸭终于成功了。 其色香味都不次于焖炉烤鸭。全聚德当时不卖主食。 吃饭的客人来,要吃主食,叫小徒弟在隔壁小饭铺买烙饼吃,吃炒菜,从肉市正阳楼、天福堂、抄手胡同的鸿庆楼叫。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到了宣统和民国年间,发展成北京有名的大饭馆。
全聚德能够成为有名的大饭馆,首要原因是选料实在,厨工手艺精,操作认真;店伙招待顾客热情。清宣统二年,全聚德扩充了门面,改建成两层楼房。店堂内,除去一个可容四五十人同时就餐的散座外,还设有二十多个单间的雅座。
烤鸭是全聚德的主要经营品种,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都是一丝不苟的。全聚德选的北京填鸭讲究养不足百天,体重在五斤以上,才能宰杀。鸭子宰杀褪毛后,在鸭子的右膀下挖个小洞,从这个小洞,伸进二指,把鸭子的内脏取出,然后用净水把鸭子里外洗净,用嘴把鸭皮吹鼓,用一节秫秸插进鸭尾里,再从鸭膀下的洞灌入清水,用丝线将洞口缝上。一切停当后,才将鸭子挂在钩上入炉烤。这样,外烤,内煮,鸭子烤好出炉,外皮呈油黄。人吃进口中,鸭肉鲜嫩,肉肥而不腻,味美香甜,使人常吃不厌。
到了民国年间,从天津登瀛楼请名厨师吴兴裕来全聚德掌勺。 他的烹调技艺高超,炒的菜,色香味俱佳。三不粘、清蒸炉鸭、大酥丸子、核桃酷等菜是他的拿手好菜。
杨寿山死后,他的儿子杨庆长等弟兄三人继续经营全聚德。在天津南市开了一号全聚德分号。从此,全聚德烤鸭,誉满京津。七七事变后全聚德的生意中落。解放后,全聚德很快恢复发展起来。于一九五零年,在北京西单分店(后为鸿宾楼)。一九五九年,又在王府井分店。一九六四年,前门外肉市的总店进行扩建,在原老店的前街即前外大街路东,建了宽敞明亮的新店堂,并在新老店堂间架起一座天桥,使新老店堂连在一起。一九七九年,又在和平门建成了北京全聚德烤鸭店。
烤鸭名扬海外,“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是发自国外宾客的赞词,加利、尼古松、希思、海部俊树、李光耀、拉.甘地、西哈努克亲王等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首脑、总理及官员都曾光顾久享盛名的全聚德。1979年在日本东京开办了全聚德分店。一九九三年五月,在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前门全聚德烤鸭店、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基础上,组成了大型集团企业北京全聚德烤鸭集团公司, 同时集六十余家成员企业为一体,形成北京全聚德集团。全聚德的传统鸭炉已申请国家专利;新式快装式烤鸭炉已落户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