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让保健食品在规范中起航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9/12 16:47:14 |
|
图为保健食品的“蓝帽子”标识。“蓝帽子”是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给保健食品的认证,同时还带有批准的保健食品文号,一般标注在保健食品 从 “吃饱”到“吃好”,保健食品伴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提高进入了公众视野。与此同时,保健食品的安全、功效也愈发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然而,铺天盖地的广告,“神奇功效”的夸大宣传和市面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更是让保健食品行业“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已经发展到年销售额超过2600亿元的成熟产业。在《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首次将营养与保健食品作为重点行业列入,并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达到1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如此有前景的行业到底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消费者应该怎么认识保健食品?企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又该采取怎样的举措,来保证行业的发展?为此,记者近期跟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支持、中国保健协会组织开展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万里行”活动进行了采访,力图找出答案。 保健食品学问多 “这么多的保健品、滋补品、营养品,真的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很多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都有这样的疑惑。”云南省昆明市一心堂药店售货员卢昆对记者说。 “其实,从法律意义上讲,只有保健食品的概念,保健品、营养品、滋补品等都是俗称。”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说。 那到底什么是保健食品?根据当前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有些保健食品消费者感觉服用了保健食品之后,不像之前宣传的那样具有效果;而有些消费者感觉身体产生了不舒服,甚至更有消费者说保健食品‘疗效’不好。这都反映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认识还不够清楚。”周邦勇说。 “保健食品的核心作用是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率,本质上仍属于食品的范畴,而不是直接治疗某种疾病。所以,保健食品是根本不具备 ‘疗效’的。”周邦勇强调,“消费者要合理使用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有规定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量和食用方法、注意事项,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因人而宜。由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年龄都存在差异,所选的保健品也不一样,因此,应当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食用。必要时,应向医生咨询。” 周邦勇认为,部分企业不诚信也是行业困局的主因。一方面,消费者急功近利,把保健食品当药,吃完马上要“见效”的心理,也是造成部分企业要么违规加药,要么夸大承诺和宣传的诱因。他坦言,消费者的成熟消费观,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因。 保健食品是朝阳产业 在采访中,并不陌生的保健品,却好像很难让消费者满意,原因是很多消费者觉得这个行业很乱。 “保健食品的消费者觉得行业混乱,是因为假冒伪劣的‘李鬼’毁了‘李逵’名声。”周邦勇认为,目前,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乱象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假冒伪劣,二是虚假宣传,消费者要特别注意。 “经过国家食药监局审批,获得批准文号,并在外包装上印有‘蓝帽子’标识的,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周邦勇所说的“蓝帽子”是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给保健食品的认证,同时还带有批准的保健食品文号,一般标注在保健食品包装的右上角,通常以“卫食健字”(2003年前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卫食健进字”(2003年以前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国食健字”(2003年以后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国食健进字”(2003年以后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等形式出现。 “其实,真正获得国家认证的企业还是很规矩的,他们必须严格按照保健食品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来进行生产保健食品。”周邦勇说。 对于如何避免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周邦勇建议,消费者应到信誉好、证照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购买时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和批准文号、厂名、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如果实在拿不准,可以到网上先查询。”周邦勇说。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中国保健协会的官方网站都有保健食品数据查询板块,消费者可以通过输入批准文号或生产商等信息,查询到对应产品是否确实是获批的产品,以及生产商、获批的保健功能等信息。 “十个指头不是一般齐。也不否认少数小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而去夸大产品功效的。”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牛忠俊坦言,产业发展和市场乱象同样不可忽视,保健食品行业是朝阳产业,需要监管,也需要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在我国,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保健产品有一万多个,一直在生产和销售的产品4000多个,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000多家,年产值2600多亿元。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70多家,占总产值的38%。 规范行业需多方合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保健食品企业代表及地方监管部门纷纷呼吁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尽快出台,规范市场。据了解,《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原定于2010年发布,它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国家药监局起草,中国保健协会、保健食品企业和专家参与制定,但由于种种因素拖延至今。 “目前,食品标准中没有保健食品类别,直销保健食品是监管盲区,地方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据周邦勇介绍,我国目前保健食品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比较大,因此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上升,保健消费能力也将随之上升,保健需求大,空间大。“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管条例,让监管有法可依,来保证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实,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行业监管机构、协会以及企业共同的努力,特别是企业的自律。“企业是主体,再多的监管条例,仅仅是‘猫捉老鼠’,质量也上不去。”云南药学会保健品专委会会长胡志祥建议,“促进全产业链的企业,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 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品真正让让人放心,究其根本是质量。“质量是一个企业的良知的底线。对于保健品行业来说,质量更是高过一切的企业经营管理准则。” 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红说,“真正有责任和企业不是监督出来的,真正的好产品是在检测前就已经做好了的。”经过15年的坚守,云南绿A已经占据了国际螺旋藻产量的50%,国内螺旋藻市场80%的市场份额。2000年绿A出口到德国,一次性通过了以严谨著称的德国经权威检测机构CLL(鲁贝克实验室)70项指标的检测(中国国家标准为30多项),等于拿到了一张全欧洲的通行证。在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螺旋藻原料基地记者看到。在清澈湖边,螺旋藻在先进光导工艺的藻池内生长,在全封闭式的车间内被生产加工。两套废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的全部回用“零排放”。保健食品在源头就已经开始了质量控制。 对于质量安全,有多年保健食品从业经历的云南滇红药业副董事长汪伯良认为,质量安全是企业的根本,没有信得过的质量,企业不可能做强做大,也无法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口碑。云南健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国平表示,保健品行业是良心行业,是一个积德行善的行业,是一个防范大病于未然的行业。 对于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宣传乱象,牛忠俊希望,“一方面,加强对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正规企业在宣传产品的同时,加强保健食品使用理念和知识的宣传,随着宣传正确的理念,消费者也慢慢转变观念了,不再神话保健食品作用,使消费者真正理性消费,产业才能健康的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