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东龙门县西溪笋每年为竹农增收1万元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8/27 18:37:12  

上午10时许,阳光灿烂,龙潭镇新寮村村民陈水成开着摩托车载了两大袋新鲜竹笋从山里回来,随后把竹笋蒸制后拿到阳光下暴晒成笋干。这是龙门县著名的土特产——— 西溪笋,为了能有充足的太阳把鲜笋曝晒成笋干,近段时间,陈水成每天早上六七时便起床到竹林里挖竹笋。

  龙潭镇新寮村是西溪笋的主产地,制作和销售西溪笋是该村的一项传统产业。目前全村种有3000多棵笋竹,制作西溪笋的农户有300多户。每年7至9月,该村每家每户的门口、楼顶、晒谷场都晒着金黄色的西溪笋,这可为每户人家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

  西溪笋7至9月丰收

  西溪笋其实是大头竹的嫩芽,当地人有将其称为甜竹或麻竹。大头竹多藏于新寮村的深山中,竹竿粗壮,最大竹子的直径犹如篮球的直径。体型庞大的大头竹,保证了新笋的分量。陈水成介绍,一个大头竹竹笋刚从泥土里挖出来,通常有六七斤重,个别的有10斤重。

  每年7至9月份适逢当地雨季,是西溪笋生长速度最快、产笋最多的时候,一棵母竹每年最多可挖300至400斤笋。

  新寮村村民一般每隔三四天就上山区挖一次笋。竹子的寿命比较长,一堆竹子被挖走后,只要还留下一株,它还会循环不断地生长,因此,村民在挖竹笋时注意保留一至两个竹笋,以保持竹子的有效代谢生长。

  像往年一样,陈水成将竹笋挖出来后,将竹笋剥皮后放在一个特制的近70厘米高的铁蒸笼蒸熟,鲜笋体大肉厚,肉质肥嫩爽口。为了保存竹笋,新寮村村民想出了一道妙计——— 做笋干,将煮熟的竹笋切成薄片,再经过两天暴晒,使得笋干薄如蝉翼、肉质爽脆、清甜甘滑。

  每年产西溪笋干10万斤

  相传500多年前新寮村村民已开始种植大头竹,并且学会将竹笋挖出食用。

  新寮村村委会主任黄松发介绍,新中国成立前,新寮村与现在的龙华镇西溪村同属一村,都叫西溪村,分上西溪和下西溪。后因为行政区划调整,上西溪划为龙潭镇新寮村,下西溪则划为龙华镇西溪村。虽然村名改了,但是西溪笋的主产地一直在新寮村内,因此新寮村所产的竹笋仍然沿用 “西溪笋”这一名字。

  “很多人以为西溪笋是产于龙华镇西溪村,却不知现在龙华镇西溪村产笋已不多,是以龙潭镇新寮村所产西溪笋最为正宗。”黄松发说。

  新鲜的西溪笋因含水分极高,体质较大,为便于运输和贮存,一般将其制成笋干,由外地客商进村以每斤26元左右的价格进行收购外销。

  据统计,每年7至9月,新寮村1500名村民可生产西溪笋干10万斤以上,每户农户增收约1万元。

  深山特产远销至美国

  资料表明,西溪笋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铁、磷、镁等有益健康的多种氨基酸。因为这些特殊的功效和口感,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溪笋就和蜂蜜、胡须鸡、草菇并称为龙门县出口四大特产。

  在任何一间龙门特产店,都能看到西溪笋干,它被打包成袋装销售,售价约为公斤70元。在龙潭经营一家龙门特产店的老谢说,他经营龙门土特产多年,其中,西溪笋特别受游客欢迎。在他看来,西溪笋鲜笋与干笋各有风味:鲜笋肉质鲜白肥嫩、清甜爽口,干笋色泽金黄,香甜爽滑,用作各种肉类的配料可蒸、可炒,风味独特。

  黄松发说,上世纪80年代初,西溪笋的价格2.5元1公斤,后因龙门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西溪笋的价格越来越高。西溪笋在没有污染的深山中自然生长,符合现代人追捧绿色食品的理念和要求,极受市场欢迎,成为了龙门最著名的土特产之一。

  目前西溪笋主要销往省港及新加坡、美国等国,西溪笋的种植和制作成为新寮村的绿色产业,如高挂空中的艳阳一样闪亮耀眼。黄松发介绍,为进一步扩大西溪笋的销路和品牌影响力,新寮村计划在近期成立西溪笋专业合作社,使西溪笋种植和销售规模化和产业化,增加农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