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青海省质监局救灾绿色通道有“亮点”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4/28 |
|
救灾绿色通道有“亮点” 青海省质监局灾后应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质量好效率高 本报讯(刘伟民胡雯特派记者杜吟)减时间不减过程,减手续不减质量。玉树地震后,为保障灾区应急食品质量安全,青海省质监局采取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开辟绿色通道,让灾区受益,企业叫好,合作单位拍手称快。 特事特办,为救灾食品供应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地震灾后,饮用水需求量日益增大,在外部运力困难、内部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青海省质监局会同相关部门,挖掘内部潜力,优先对青海省内3家暂无饮用水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其在抗震救灾期间生产抗震救灾专用饮水。 绿色通道减时间不减过程。虽然这3家企业都是青海省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理应具备生产能力,但青海省质监局毫不马虎,他们加班加点抢时间,成立了有主管领导、监管人员、检验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食品质量安全检查组,快速对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出厂检验等关键控制环节进行了实地核查,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确认,同时要求辖区质监局驻厂加强监管。试生产饮用水产品下线后,在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质监技术机构再次抽检,如检测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将取消其绿色通道优先生产权。4月18日,3家企业产品 抽样检验全部合格。目前,10吨抗震救灾专用饮用水已全部发往灾区。 质监上门服务,企业主动担责。4月21日,在3家特许企业之一的青海三江雪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现场,透过封闭的玻璃幕墙,记者看到,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窗明几净,自动化的流水线干净整洁。该公司董事长穆华峰告诉记者,为保证饮用水质量安全,他们在生产中增加了一项工艺:瞬时高温杀菌灭毒。就连饮用水的瓶子,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瓶坯是从上海有资质生产厂家来的,源头有保证。”穆华峰拿过一瓶矿泉水:“你感受一下质量,一般瓶子空重17克就符合标准,我们的瓶子32克。”仓库内,几十箱饮用水整齐地堆放一起,大包装醒目位置标注着“抗震救灾专用水”“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海省经济委员会监制”字样。这是在企业产品没有正式标志的情况下,青海省质监局允许企业采取的“救灾产品标志标注应急处理措施”。 喝得放心,更要吃得放心,同样是青海省质监局关心的事。开辟救灾食品定点供应企业监管绿色通道就是特例之一。 根据青海省粮食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会议精神和应急预案要求,青海省质监局负责粮油加工产品质量监管。如何在特殊时期担起这个重任?“减手续不减质量。”本着这个原则,青海省质监局采取了3项应急措施:一是积极与外省质监局沟通协调,加强监管,确保调入的粮油质量安全;二是设立驻灾区特别工作组,对运入灾区的食品严格把关,查验检验报告,适时安排快速检测;三是对青海省确定的抗震救灾食品定点生产企业实施驻厂监管,专人负责。应急措施实施以来,效果良好。 快速、保质、保量,绿色通道必须有这样的担当。在保证好粮食质量的同时,青海省质监局还加强了对救灾应急食品的监督检查,开辟了救灾食品检验绿色通道,优先免费检测供应灾区食品。为保证灾区一线食品安全,该局紧急调配两台食品检测车,交由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青海省质监局共对33家生产和捐赠救灾食品的生产企业开展了监督检查;在玉树机场、灾民安置处和救灾食品捐赠与存放处等地开展免费检测近60批次,在大灾时期,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中国质量报》 刘伟民胡雯特派记者杜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