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际粮价“热一夏”传导效应初现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8/10 8:10:52  

 这个夏天,北半球多个粮食主产国的天气灾害使得全球粮价不断“升温”。联合国粮农组织9日发布数据称,食品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下降后于7月飙升。导致大幅反弹的主要原因是,粮食和食糖价格的强劲上扬,以及油、油脂价格的适度提升。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其中粮油价格上涨较为明显。粮食价格上涨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5.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这两方面的数据显示出国际粮价对中国的影响初步显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国内、国际粮食市场的关联度在不断加深,国际粮价的上涨对中国具有传导效应。对于豆类等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品种,价格是直接通过贸易传导;对于进口量不大的品种,则是通过价格的信号传导到国内。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国际粮价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拉动饲料价格上涨,从而带动猪肉等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粮价适当上涨,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市场和企业生产积极性有好处。

  “如果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对国内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秦富说,但整体来看,受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需求不如往年旺盛,物价上涨缺乏动力。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事实判断和市场监控,对于价格异动的情况,可以利用现有储备释放稳定价格的信号。

  目前,国际市场上谷物价格已经接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由于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遭遇干旱和高温,美国玉米作物前景严重恶化,导致7月份玉米价格上扬近23%;国际小麦报价也大幅上涨19%,原因是俄罗斯联邦的产量前景恶化,而且预计玉米供应紧张致使畜牧部门对小麦的需求连续两个季度显示出坚挺的趋势。

  秦富认为,虽然美国农业部大幅下调了玉米和大豆的单产,但玉米种植面积近1亿英亩,是75年来最大的。因此价格上涨更多的还是炒作因素,特别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小麦和大豆出口国,更热衷于拉升粮食价格。

  不少分析人士称,近期国际粮价的暴涨已经偏离了供需基本面。粮农组织总干事不久前曾警告说,衍生市场的过度投机,会加剧价格的动荡及其速度。粮食价格过度波动,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所出现的情况,对世界各地贫困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