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食品添加剂,我们躲不开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7/24 6:53:54 |
|
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通讯员 尹晓硕/文 本报记者 董旭明/摄 浙江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动上周已启幕,昨天,我国食品行业、日化行业唯一的院士孙宝国,做客本报与浙江省科协联合举办的“科学会客厅”,讲讲“食品安全那些事儿”。 他特地带来了一本新书,《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这是10位搞食品添加剂研究的教授、院士,花了半年时间,在全国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了500多个问题后,从中选出100个问题进行回答的。 “我想让大家明确:生活中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问题,与正确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无关。”孙宝国院士说。 喝可乐啤酒,吃豆腐巧克力 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 人们听到添加剂,总觉得是不好的。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我们可以躲开它吗? 举例来说,可乐,夏天里大家最喜欢喝。它的颜色,是用焦糖调出来的;甜味,依靠的是甜蜜素。纯发酵的啤酒,没有添加剂吗?啤酒的泡沫,主要依靠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在啤酒中的作用就是防腐剂,也是一类食品添加剂。 巧克力里面也有食品添加剂。比如口感丝滑的巧克力,就需要乳化,靠的就是乳化剂。 豆腐,中国人吃了1000多年,没有添加剂了吧?豆腐要靠卤水点,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也是一种添加剂。食用油里面有抗氧剂;盐里面有抗结剂;酱油、醋里面也有防腐剂。 不想要添加剂,我们只能回到原始社会。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 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很多人要问: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是怎么回事? 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是食品添加剂吗?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食品安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一个亟待普及的科学问题。 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人们熟知的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必须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区别开来。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迄今为止,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但食品添加剂却成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甚至在一部分人心目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了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词。 柠檬黄是合法添加剂 为啥染色馒头被查处 其实,我国在食品安全尤其是涉及食品添加剂问题上,很大一个问题是非法添加,很多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是非法添加。 即便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合法使用,不能超范围、超量使用。2011年4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玉米面馒头中没有加玉米面,是由白面经柠檬黄染色制成的。柠檬黄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在膨化食品、冰淇淋等食品中使用,但不允许在馒头中使用。“染色馒头”事件除了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外,也是一个典型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事件。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一些新的食品添加剂会被许可使用,而一些老的食品添加剂会被淘汰或限制使用范围。从今年5月1日起,面粉不允许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就是一个例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