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国控烟交“不合格成绩单” 专家揭为何禁烟难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1/1/14 |
|
1月9日是中国成为《烟草框架公约》缔约方5周年。 中国2003年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1月9日起公约生效。 按照《公约》要求,中国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应于公约生效满5年,也就是今年1月9日,在包括室内办公场所在内的所有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国际承诺已经到期,这份烟草控制的约定,中国究竟完成了多少? 不合格的成绩单 2011年1月6日,一份由中外公共卫生、法学及经济学专家联合撰写的名为《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在北京发布,打出了我国完成条约规定37.3分(百分制)这样一个不及格的成绩,在100多个《公约》缔约国中,我国控烟的执行情况排在最后几名。 著名控烟专家吴宜群教授,按照《公约》的规定逐条梳理了我国的履约情况: ——《公约》第8条至第13条要求各缔约国对履行其义务进行必要的有效的立法,实施行政措施或其他措施。“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控烟规划和全国性的立法。” ——《公约》第6条要求增加烟草税收。2009年我国提高了烟草税率后,烟草公司进行了内部消化,并没有在消费价格上反映出来。 ——《公约》第11条则要求烟包上要有明确的健康警示,面积要占到30%,最好达到50%,可以加上警示图像。但在我国,至今很多烟包上仅仅有一行“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语。 ——《公约》第13条要求的广泛禁止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而我们的情况是,高速路上打着巨幅的烟草广告,飞机座椅后面、机场行李车上到处都是烟草广告。 控烟为何徘徊不前 烟草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直接介入政府控烟机构是导致中国烟草控制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我们现在的控烟履约协调机制当中,工信部是组长单位,而烟草专卖局现在也由工信部代管,烟草专卖局的局长是工信部的党组成员,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又是一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吴宜群说。 截至目前,除山西省会太原外,其他30个直辖市、省会城市都已立法禁止在部分公共场所吸烟。另有154个地级城市实施了本地区部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数量约占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一半。但是,很多法规在执行中遭遇困难,处罚措施普遍受到“冷遇”,没有组建专门的执法队伍。 多方努力探索前行 在吴教授看来,签约5年,卫生部在开展控烟教育、医疗系统百分之百推行无烟上都取得了成就。教育部也开展了无烟校园的活动。 卫生部网站的消息说,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宣布,上海世博会实现了“无烟世博”的目标。同时,去年11月12日在广州开幕的第16届亚运会期间,所有比赛场馆内也一律严禁观众吸烟。 民间控烟组织在公共禁烟领域中一直非常活跃。2010年5月,控烟志愿者朱晓飞因为红塔集团的一则广告将其告上法庭引起热议。他们通过收集烟草企业的相关活动、监测与烟草有关的新闻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类整理,最终形成简报并向控烟有关单位发放。他们倡导的“无烟荧屏”也得到了多家报纸、网络、博客等媒体的积极支持。 针对未来中国控烟形势,报告建议:中国控烟履约协调机制移交至国务院,并成立全国控烟指导小组;将全面控烟目标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尽快制定控烟法律,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公共场所“无烟国”;设立国家控烟局,担负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全面严格烟草控制的基本职能;逐步提高烟草消费税等。(李卓 李一鹏 李慧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