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质监部门如何抓质量保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4/17  

深化认识  把握重点  加强监管

——浅谈质监部门如何抓质量保安全

    提  要

    国家质检总局明确今年为“质量和安全年”,进一步凸现了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如何才能抓好质量和安全?作者认为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强化对质量安全的认识,自觉把质量安全纳入公共安全范围;其次要把握质量安全重点,明确食品、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危化品和农化品、主要建材产品、计量量值等六大方面的重点,强化监管;再次,严责、严审、严查、严检、严防,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机制,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置。

    □ 何铁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最直接、最现实、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质量安全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明确今年为“质量和安全年”,进一步凸现了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质监系统要深化对质量安全的认识,把握质量安全重点,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质量安全,促进科学发展。

    首先就是要深化质量安全认识。反思和吸取“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教训,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确保质量安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质量安全状况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最重要的是,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确保质量安全是各级政府的根本职责和使命,不重视质量安全是不负责,抓不好质量安全是不称职。确保质量安全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安全是产品的底线,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事关企业的生存和长久发展。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的优劣和性能的高低,更取决于质量安全与否。同时,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企业的信誉,也关系国家形象。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只有生产和创造质量安全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也才能不断地扩大国际市场,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确保质量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质量涉及大众,关系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提升,消费领域不断拓宽,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质量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如果质量安全工作不到位,势必会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为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观念,自觉把质量安全纳入公共安全范围,要像重视消防、矿山、道路交通安全一样高度重视质量安全。

    其次就是要把握质量安全重点。质量安全范围广泛,从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食品、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危化品和农化品、主要建材产品、计量量值等六大方面的质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原料和添加剂安全,生产工具、容器、包装物安全,生产加工环境卫生安全,从业人员健康安全和标注、标签安全等。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娱乐设施为主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运行等全过程的安全保障。烟花爆竹质量安全主要是使用原料、产品质量和燃放标识标注安全。危险化学品和农化品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和农药、农肥、农机、农膜等产品的质量安全。主要建材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包括钢材、水泥、板材、石材、建筑构件、室内装饰喷涂材料和家具等安全。计量量值安全主要指计量量值统一、贸易结算、质量控制等量值准确为主的计量安全。强化监督管理应把握和突出上述各方面的质量安全重点。

    第三就是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严责。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的“三大责任”体系,即政府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体系。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对监管不力的责任单位或个人,依法依纪追究其渎职、失职责任。对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要严审。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格市场准入。特别是对涉及质量安全的食品、特种设备、烟花爆竹等主要工业产品发证审查,特种设备的登记、注册、备案和计量认证、授权,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依法审查把关。三要严查。全面加强监督检查、监督巡查、监督稽查、打假治劣和专项整治,突出查处严重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四要严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检验项目和检验环节过多、过滥问题,围绕质量安全,加快建立起检验项目、标准、设备、队伍、管理等五大体系,为确保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五要严防。分行业编制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预案,加强动态管理。建立质量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机制,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置。

    (作者为湖南邵阳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