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来信网友的问题也是许多读者关心的,为了给出权威解答,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甜味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郑建仙,请他向读者普及常识、消除误解。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3000种,其中2000多种是香料。食品添加剂有三类:天然、半合成和合成。需要指出的是,天然的未必就无毒,合成的也可能非常安全。天然添加剂本身可能的确无毒,但因为环境恶化,这些天然添加剂可能在成长、种植过程中已被污染。
专家特别提醒,为避免买到问题食品危害健康,市民在购买食品时务必尽量远离四种“货”:山寨货、便宜货、鲜艳货、长命货。
文/记者张强
读者私信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名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用一堆食品添加剂加水现场勾兑出了一瓶果汁饮料,真可怕!现在市场上卖的食品饮料都加了添加剂,这安全吗?记者能不能找食品专家给读者们普及一下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知识?
——马儿跑得快
“好”与“坏”的相对论:
盐吃多了也会死人
添加剂适量好处多
添加剂并不是贬义词,某些添加剂甚至是“好东西”,比如“无营养甜味剂”。糖尿病病人不能吃“甜食”,但有的食品不甜就不好吃,为了改善这个特殊人群的生活品质,加工食品时可加入无营养甜味剂,使食品吃起来甜但事实上不含糖。
人们的饮食结构未必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有时候有必要在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以提高食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价值。比如,在不产蔬果的地区,居民极有可能缺维生素,若能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就能完善他们的营养结构。在缺碘的地区,可在居民的食盐里加碘——食盐本身也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
令市民闻风丧胆的“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类,它跟食盐哪个毒性更强?有种叫“山梨酸”的高效防腐剂,毒性大概只有食盐的一半,可被人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没必要“闻添加剂色变”、“闻防腐剂色变”。
吃任何食品都讲究适量,再好的东西吃多了都对身体有害。食品添加剂也一样,每一种合法的添加剂都设有安全剂量,“离开剂量谈安全”没有意义。比如食盐,我们每天都吃,如果某人一天吃了一公斤盐,他会怎样?——会死。所有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安全剂量内使用,就是安全的。
不少市民认为添加剂会在体内累积,哪怕每天的摄入量都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毒性终有一天会“从量变到质变”。其实,只要国家批准了这种添加剂,就已经在前期做了充分的毒性实验和累积实验,这种观点多虑了。
“毒”与“无毒”的相对论:
“最毒添加剂”利大于弊
山寨食品肯定问题多多
目前,食品添加剂中毒性最强的是亚硝酸盐,因其色、味与食盐极其相似,中国以前时常发生误食亚硝酸盐致人死亡的事故。
就是这么一种强毒性添加剂,全世界都在肉制品中广泛使用它。为什么?——原因有二:一,暂时未发现安全的替代品;二,肉制品极易腐坏,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合理地用它比不用它更有益。
国家法律规定,但凡使用了食品添加剂,都必须在营养标签中标明,大企业基本守法,但一些小企业并不这么做——有的小企业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中国是个大国,政府监管难度太大——一家早餐铺在包子、油条里非法加入添加剂,政府怎么可能每天都去查它?
现实情况如此,因此要避免买到含有害添加剂的食品,市民在购买食品时就应尽量远离四种“货”:山寨货、便宜货、鲜艳货、长命货。山寨食品问题多多,价格惊人便宜的,极可能有猫腻。如果一瓶山寨果汁颜色鲜艳得超乎想象,它极有可能被添加了超标的色素。如果一块肉储存了两三年还不腐坏,它也必然添加了过量的防腐剂。总之,只要一种食品所表现出的特点超越了常理,它就非常可疑。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哪怕食品添加剂本身是合法的,用量也未超标,添加行为也未必都是合法的。比如,一批海鲜已腐坏,但酒楼老板为了掩盖腐坏的真相,在海鲜砂锅粥中加入香精,使之产生极具欺骗性的新鲜味道,则无论如何都是非法的。
“禁”与“放”的相对论:
发展水平决定法律宽松度
今天允许用≠永远不禁用
添加剂的天然或合成,与其毒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比如,中国有种天然甜味剂叫“甜菊糖”,欧美此前一直认为它不安全,欧盟直到2008年才允许使用甜菊糖作为食品添加剂,美国直到最近才批准。
虽说科学无国界,但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各国的步伐并不一致。比如,有种合成的甜味剂叫“甜蜜素”,其甜度是蔗糖的三四十倍,美国最早批准使用。可后来,美国有家实验室提出甜蜜素致癌,于是,1970年美国下了甜蜜素禁令。虽然此后不断有科研机构指出甜蜜素对人体无害,呼吁解禁,但直至今日,它在美国仍被禁用。
就在美国禁用甜蜜素时,一批欧洲国家开始允许使用甜蜜素。目前,包括中国在内,全球有数十个国家允许使用甜蜜素。
各国步伐不一,与各国的发展水平有关。比如,有种叫溴酸钾的化学品,加工面包时加入,可增加面包蓬松度。1914年,美国最早使用溴酸钾作为食品添加剂,但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发现溴酸钾致癌,就早早地禁用了,中国直到2005年才禁用。
有个极端的例子非常有趣:美国发明了一种甜味剂,叫“阿力甜”,但在美国本土,它是被禁用的;在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它却被允许使用。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现在被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日后有可能会被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