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以“毒韭菜”事件促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速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2/5/10 7:20:05 |
|
近日,《济南时报》报道了“毒韭菜”放倒两家七口人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近期食品安全暴露出来的问题,人们不禁要问——— 我们还能吃什么?还敢吃什么?虽然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相应地,怎样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亟须解决的大事。 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类似“毒韭菜”的农产品安全事件,既有经营者商业伦理的缺失,也有体制、机制的缺位,品牌意识的匮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受文化、信息、教育等影响,农产品商标意识在广大的农村更加薄弱。走出“毒韭菜”事件带来的农产品食品安全危机,笔者认为,商标+农户+公司+市场未尝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人的消费理念由吃得饱穿得暖向吃得好穿得好转变。而要想吃得好,首先就要考虑食品的安全。经济学家总结过,人们每消费100元产品,30元消费的是产品,70元消费的是品牌,品牌消费成为消费品位的象征,成为社会新的时尚。因此,经营者应该认真研究消费者消费理念趋势,顺应市场运行规则。 另一方面,就像人类寿命的延长,离不开人类对医学科学的不断探索,离不开药物的保障,因此植物生长也不可避免地要有一定药物保障。应该认识到,农产品不可能不使用农药、化肥,甚至添加剂,要是不用农药,就不可能保障农产品的产能,没有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关键问题是要有一个“度”,也就是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农户生产的产品为了自身的发展,也要注重自身声誉的提高,只有自身声誉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份额才能逐步提升,附加值才能进一步增加,所有一切都要靠一个载体才能体现,这就是商标。商标对于承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声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农产品公司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按照自身农产品标准进行种植,另一方面收购达到自身标准的农产品,也就是“贴牌”,统一使用自己的商标对外销售。同样,除了对上市产品履行进货检验制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品牌产品的扶持,提升市场管理的档次,增加自身的美誉度。 农户、公司、市场通过商标有效连接,每个环节注重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信誉,我们才能消费得更加安全,即使出现涉及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消费者也可以寻到出现问题的环节和根源,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离不开社会商标意识的逐步提升,离不开政府“无形之手”的有力推动,还消费者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远离“毒韭菜”、“毒白菜”、“毒菠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