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品
添加剂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塑化剂……,这一系列“恐怖名单”,使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
嚼个口香糖,可能就有阿巴斯甜、木糖醇、明胶等十几种添加剂进入肠胃;吃个面包,也会有稳定剂、膨松剂、防腐剂等不下四五种添加剂进入身体;喝一杯饮料,苯甲酸钠、山梨酸、氯化钾等不少添加剂就通过唇舌而入。
在现代社会,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专家说:如果吃加工食品较多,三餐都在外面吃,一天吃下的食品添加剂可能超过60种!
4月6日,卫生部官网上发布消息:卫生部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并经专家审核,由于其已不具备技术必要性,根据有关规定,拟再对38种食品添加剂予以撤销。
4月9日,有知名媒体人在微博爆料称,老酸奶及果冻使用从皮鞋中提炼出来的工业明胶作为添加剂,再度冲击了公众本已敏感脆弱的食品添加剂神经,
食品添加剂,是天使还是妖魔?专家称:合格原料对人无害,非法添加等同下毒。
吃东西太杂,消化道癌症多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不少病人近日向记者表示,自己患病与现在吃的东西越来越复杂有很大关系。
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找到了一位55岁的汕头患者吴先生,该患者的消化系统大部分被肿瘤侵蚀。吴先生从事建设行业,做业务员。他说:“做我们这行的,免不了全省来回跑,感觉吃的东西太复杂了。”
普通外科主任医师高鹏称,自己从医近20年,感觉普通外科的疾病越来越千奇百怪。一方面,消化道系统患癌率明显增高,另一方面,一个人可以长肿瘤的地方越来越多。“从全国的数据看,消化系统尤其是直肠癌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他表示,对于消化系统的癌症,因素最大的应该是属于食物。
食入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危害吗?珠江医院宋教授称,拿包子里含有的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来说,过氧化苯甲酰分解后生成苯甲酸进入人体后,经过9-15小时,可与甘氯酸形成马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不会在体内积蓄,但是,如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要在肝脏中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会损害肝脏功能。
摄色素过多,孩童情绪不稳
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下称《标准》)规定,添加剂一定要适量。专家称;过量或非法添加,等同于下毒。
中山大学一位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专家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食品添加剂,用好了就是天使,用不好就成了妖魔。
这位专家说,在汽水和果汁饮料的制作中,惯于使用苯甲酸钠来防腐。作为常见的防腐剂,除汽水外,苯甲酸钠在蛋糕、果脯、肉松、肉干等制作中都有使用。作为人工合成的添加剂,以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一直有争议,特别是苯甲酸钠与饮料中的维生素c添加剂结合时,会产生致癌物———苯,对人体造成危害。《标准》规定,苯甲酸钠最大使用量为1g/kg。
对果汁饮料而言,为保持色泽往往会加入着色剂(俗称色素)。相比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的运用更为普遍。而过量色素进入人体,容易沉积在胃肠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扰体内酶代谢。《标准》对色素的要求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以减少人工合成色素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混入的砷、铅、汞等污染物对人体脏器造成危害,特别是对儿童影响更大。
专家说:“医学界有个普遍看法,过多摄入含色素等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冲动信号传导,导致儿童好动、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等症状。”
“说到儿童,一个不容忽视的食品是甜食。千万不要以为甜味都来自普通的蔗糖,其实许多甜腻食品加入的是甜度相当于蔗糖300-500倍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
据介绍,糖精钠在体内不能被吸收,经水解后会形成有致癌威胁的环乙胺,环乙胺的主要排泄途径是泌尿系统,因此很可能导致膀胱癌。对于蜜饯、雪糕、糕点以及饼干等的制作,《标准》严格规定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5g/kg。
糖尿病猛增,与添加剂有关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傅晓英向记者透露,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多吃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可致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近十年翻了近两倍,达9.7%,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高过世界平均水平的6.4%。同时,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在扩大,约有1.5亿人。“如此快速的患病增长率,跟当前丰富多样的食品添加剂有莫大关系。”
据傅晓英介绍,美国糖尿病权威研究证实,食物中的MOG和人造甜味剂,可以刺激基础胰岛素分泌,活性氧和细胞质氧化还原在胰岛素分泌增多中具有重要作用,揭示了食物环境诱导的胰岛素水平的升高或者基础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素抵抗、肥胖和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傅晓英说,糖尿病发生与环境的相关性已经超越了基因易感性的影响。
傅晓英说,她从小就教育孩子,有色的工业加工产品不要吃,但这不代表完全抵制添加剂。“无论是什么东西,长期大量地吃同一种东西终究是不好的。”她补充道。
无处不在的食品添加剂
细数下来,每人一天起码要吃50多种食品添加剂
记者在卫生部官网上看到,38种食品添加剂登上了“拟撤销”榜单,其中17种是着色剂,还包括冷饮及奶制品中经常使用的多种增稠剂、用于果蔬保鲜的防腐剂等。
记者11日在多家超市查询一些冷饮的配料表,并未发现含有拟撤销的这38种食品添加剂。但是,雪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繁多,令人咋舌。某品牌雪糕,竟含有22种食品添加剂,其中单着色剂就有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等5种。记者随后请教专家,专家称,这22种食品添加剂内,包括了3种乳化剂、1种甜味剂、7种稳定剂、1种香精、5种酸味剂和5种着色剂。
以“早餐奶+面包”搭配做早餐为例,记者从食品的外包装上记录下这样的配料:早餐奶———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面包———酵母、改良剂、丙酸钙。仅这样的早餐就包含7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如果喝瓶果汁,里面有柠檬酸、柠檬酸钠、山梨酸钾、食用香精等。再下馆子吃一顿,饭菜中的酱油含焦糖色、谷氨酸钠、黄原胶、山梨酸钾、呈味核苷酸二钠等……细数下来,人一天起码要吃50多种食品添加剂。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
合格适量即对人体无害
撤销天然着色剂,厂家用合成色素替代反而更令人担心
据介绍,这次38种添加剂被撤销,本身不是因为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产品已经有了更为廉价和更为安全的替代品。
“其实关于食品添加剂大家是有误解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两个概念。”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高鹏说,大家熟知的食品事件起因于非法添加物,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等,而不是正当的食品添加剂。所以应该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问题,不能因为它有好处而无限加,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否定。
武警医院院长廖贤平说,食品添加剂不应过量或非法添加,但也不能妖魔化。它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变质,改善食品感官性状,保持或者提高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方便性等。“适量与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
业内人士则表示,此次撤销38种添加剂,意味着将通过其他物质加以替代,比如对天然着色剂的撤销,意味着食品企业将只能使用更多的合成色素加以替代,这可能会降低食品的安全系数。
专家提点
避免摄入过量添加剂少吃零食,自己煮饭更健康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傅晓英介绍,在不能避免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减少对其摄入量,避免长期、集中、频繁地大量食用含有添加剂的食物。首先注意的是尽量少吃零食,因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零食,为了保证其风味、色泽以及保质期等会使用较多的添加剂。尽量少吃高度加工食品,如方便面、薯片、饼干、面包等。这一点儿童和孕妇应该尤其注意。
其次,日常饮食中最好能自己买材料回家煮,少吃工业加工食物。
最后,在选购食品时,不能只图好看、鲜艳,要注意辨别,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的食品。在选购食品时,尽可能选择天然的为好,过分鲜艳的食品不见得好。(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小磊 通讯员 邓奕茂 图/羊城晚报记者 蔡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