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宁波镇海区3000多家食品经营主体纳入电子监管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2/4/10 17:03:09  

镇海工商分局积极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近年来,瘦肉精、注水肉、塑化剂、地沟油、食品添加剂滥用等事件频频曝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作为负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宁波镇海区工商分局以“三思三创”为动力,结合镇海区实际情况,通过源头监管、专项整治、先进示范、经营自律、公众参与五项机制,积极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据统计,截至目前,镇海区已有3341家食品经营主体被纳入电子档案监管范围,动态监控纳入率超过95%。

循常规与突重点相结合

“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风险控制问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在源头,只有控制住源头,才能把食品安全问题控制在一个人民群众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镇海区工商分局12315中心主任陆豪国说。为此,区工商分局制定了批发源头监管机制,通过台账检查和实地考察的监管方式,将辖区内的批发企业细分为总经销总代理、一级批发企业、配送中心以及二级批发企业、批零兼营的食品经营者,分类建档并规范票据,以确保商场、超市、食杂店等下游主体的进货台账与批发主体相对应。目前已将辖区内3341家食品经营主体纳入电子档案监管范围,使食品来源渠道清晰明了、流程可溯。

在检测流程上,区工商分局将“循常规”与“突重点”相结合,除做好食品流通主体许可证核发监管、经营规范、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不合格食品后续处理等常规工作外,对食品领域中的重点、突发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针对市民关心的乳制品流通领域,区工商分局落实乳制品专门检测机构,累计抽检乳制品134批次,并全部完成全区2761家乳制品经营主体的流通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换发工作,与1926户食品经营业主签订了乳品和含乳食品的经营承诺书,签订率达69.8%。

自治而安与公众参与并举

去年,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佳和副食品店等65家食品经营主体为被认定为“食品安全示范店”,蛟川万家禾超市等10家商店被认定为“星级食品安全示范店”,下发奖励资金1万元。在食品经营主体年终星级考核及示范店不合格退市工作中,区工商分局将食品安全承诺书上墙、店容整洁卫生、食品进货查验纪律制度、食品贮存条件等一系列内容作为考评依据,对优秀示范店进行推广和奖励,对不符合条件的责令整改,以达到奖优惩劣的效果。

除发挥“创示范争星级”的模范带动效应外,区工商分局鼓励各行业协会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及时发现并举报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提升行业自律性;借助已建立的经营户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和集贸市场扣分退市制度,完善经营户进货检验、购销台账、食品质量自检等制度;对食品经营户进行定期培训,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以达到“自治而安”的效果。

此外,镇海区工商分局还引入了群众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在商超整治工作中,邀请消费者代表、媒体记者等全程参与检查,开展体验式消费;将超市信用评价调查工作延伸至网络;把食品安全课堂拓展到乡村、学校、社区乃至福利院,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李佳静、郭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