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乳品价格突然急转直下 发改委诊断病态乳业链 |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更新时间:2008/6/23 |
|
近日,一路走高的终端乳品价格突然急转直下。 我国几大产区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也大跌近20%,乳品企业向奶农压价、拒收原料奶以及奶农卖牛的现象再次出现。 奶价的大起大落冲击了整个乳品产业链。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务院正委托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建立原料奶定价机制,以及制定生鲜牛奶收购管理办法。“这将填补我国在原料奶收购方面的法规空白,并有助于理顺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一位参与制定的专家透露。 调研“急行军” 最近,我国政府主管乳业的相关部门与行业专家在北京开会,研讨如何建立原料奶定价机制,以及制定生鲜牛奶收购管理办法。 而在6月12日~13日,发改委价格司、农业部畜牧司以及中国奶业协会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到黑龙江省相关地区实地调研了原料奶价格的情况。“这次调研组重点了解了黑龙江省在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上采取的措施,并准备将黑龙江的做法在其他省份推广。”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建立了一个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它是由物价、畜牧、工商、质检等政府部门,加上乳品企业、养殖户代表以及省奶业协会组成,通过共同协商来确定一个时期的原料奶收购价格。与此同时,黑龙江省畜牧局要求各地市县成立了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 “5月14日,我们协会公布了2008年5月~11月产奶旺季、收奶淡季的原料奶参考收购价格,参考价格为2.7元/公斤,各地可上下浮动10%。”吴和平估算,如果按照2.7元/公斤收奶,年单产5吨的奶牛收益在2500~3000元,属于低利经营。如果收购价格低于2.3~2.35元/公斤,奶农就要亏本了。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奶源部人士反映,在最近的各地原料奶收购价格波动过程中,完达山的价格变动不大。“由于参考价格综合考虑了乳品企业与奶农双方利益,所以企业在价格执行、奶农在稳定供奶上都还可以,这也有利于企业稳定奶源基地。”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不过奶价还是受整个市场的制约。虽然有参考价格,但是5月份以来由于奶牛产奶量增加,黑龙江部分地区还是出现了拒收或者限收原料奶的现象。 旺季被哄抢,淡季被遗忘 政府提出在国内推广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的关键是针对目前我国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出现大起大落,伤及奶农的利益。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产区的原料奶收购价格下降到了2.4~2.6元/公斤,而在今年一季度的价格高达3.2~3.4元/公斤,降幅在20%左右。而今年2月底,在新疆最重要的奶源基地乌鲁木齐与昌吉地区,曝出包括旺旺集团在内的6家乳品企业联手向奶农压价的事件。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在4月份之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产奶淡季、收奶旺季,因此原料奶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但是进入四五月份气温升高,进入产奶旺季,但乳品的市场消费却进入淡季,所以原料奶收购价格下降。 “现在大幅降价是因为之前各乳品企业抢奶源把价格炒得过高了,如去年黑龙江省的收购价格最高被炒到4.6元/公斤。”一位黑龙江乳业人士认为,去年我国原料奶收购价格一路走高,各乳品企业到处跨区域抢奶、哄抬奶价,扰乱了市场。当时黑龙江省部分乳品企业以《关于蒙牛乳业争抢奶源的情况汇报》和《关于外省企业奶源不正当竞争的报告》的形式上书省畜牧局等政府部门,直指外来企业在其区域内抢奶。 而此次原料奶收购价格的大幅下跌危及奶农利益。“饲料价格还在高位运行,奶农的成本没有下降,但目前的一些收购价格已经低于奶农的成本,所以不少奶农现在处于维持经营或者亏损的状态。”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告诉记者,现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奶农卖牛的现象。最近广东两户奶农就去北方卖了两批奶牛回来,而奶牛的价格也比年前的每头1万~1.2万便宜了1000~2000元。 但即使在去年奶价飙升的时候,奶农的收益也不高。“价格的波动使各地奶贩、奶霸有利可图,很多大企业抢奶并不是自己出面,而是通过给中间奶贩很高的价格,让他们去收奶。”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 此外,原料奶价格的波动对乳品企业来说也明显不是好事。原料奶的大变动使乳品企业在产品设计以及定价等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地位。 亟须理顺的产业链 目前看来,我国乳品产业链亟须理顺乳品企业、奶农等环节利益关系,并建立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 王丁棉认为首先是要提高奶牛养殖的效益。在这次原料奶收购价格大幅下滑中,广东的价格基本没有下降,“因为广东乳品企业与奶农签订的合同一般是一年,价格相对稳定。而与北方家家户户散养不同,广东这边主要是1000~2000头牛的大奶牛场,以及八九户奶农合起来的800~1000头奶牛的奶牛小区。所以效益比较高,也更易于与乳品企业对接。”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黑龙江省的原料奶收购参考价格是2.7元/公斤,但是各地区的价格差异比较大,最高的价格是3.4~3.5元/公斤,最低的在2元/公斤。由于奶牛的品质、饲养方式以及投入等不同,造成收购原料奶的指标不同,乳品企业按质论价,所以散养的低效益养殖户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此外在去年的抢奶源风波中,不少企业丢失了市场份额。现在不少企业都在着手建牧场、奶站,扩大自有奶源比例。 而近日发改委发布的《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提高了乳品企业的准入门槛。它规定,以生鲜乳为原料的乳制品加工项目必须具有与之相匹配的奶源基地和机械化挤奶站。如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已有原料乳数量(自建牧场或投资参股小区)不低于加工规模的30%,扩建项目已有原料乳数量(自建牧场或投资参股小区)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 业内人士认为,《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提高乳品企业的自有奶源,并淘汰小企业,减少对奶源的不规范争夺,从而形成相对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