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乳业新政再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08/6/13  

我国将重拳出击,治理当前乳品行业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加工规模混乱的局面。日前,我国发布了第一部系统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该新政是继今年3月出台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后的又一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乳企进入门槛。业内认为,该政策有利于引导行业走向规范经营,有效地避免产能过剩现象,有人士预测未来10年将有30%-40%中小企业被兼并。

  产能过剩行业利润下滑

  据了解,当前乳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制造业中销售收入最高的行业。据发改委介绍,我国目前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717家,产品销售收入1061.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5倍,占全国食品制造业的23.5%,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重复建设、加工能力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根据发改委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乳品行业的中小企业迅速从1600家增加到2000家。全行业的100亿元投资中,新开工项目就占据了91亿。这些中小企业的大规模的开设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产量大概有3000多万吨,但产能却达到5000多万吨左右,部分省份产能过剩程度甚至达到40%-50%。

  产能过剩导致的结果是上游恶性竞争、抢奶源,终端竞争激烈,价格战和促销行为不断发生,行业毛利率和利润率下降。根据相关调查统计,今年1-2月行业毛利率17.9%,同比下滑6%,企业亏损比例由2007年的24%上升到了30.4%。小型乳企近年的亏损比例一直在25%-30%之间;今年1-2月份,大、中型乳企的亏损比例明显放大,行业利润率加速下滑,将使营运成本高、缺乏定价权和产品结构调整能力的企业最先面临淘汰边缘。

  新政再度提高行业准入

  新政认为,提高行业准入,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养具有先进水平、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有利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该产业政策,国家对于新进入乳业的投资者规定:出资人必须具有稳定的奶源基地,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其中,现有净资产不得低于拟建乳制品项目所需资本金的2倍,总资产不得低于拟建项目所需总投资的3倍,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还要连续3年盈利。

  新政还对乳企项目起始规模作出规定,北方、大城市郊区乳制品工业区新建和扩建乳粉项目日处理原料乳能力达300吨及以上,新建液态乳项目日处理原料乳能力须达500吨及以上,扩建液态奶项目日处理原料乳须达到300吨及以上,南方则分别须达到200吨、100吨以上。

  不过,对于此条规定,中国乳业资深分析师王丁棉认为不妥。据他介绍,按此条件,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资本要3000-4000万,也就是说投资人的净资产需在6000万以上,总资产要在1亿以上,“如此大的资金链非一般私营或国营企业可投入。国内的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做大,反而有利于具备相当资金实力的外资企业。”

  行业集中度趋高专家忧虑寡头垄断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多处点题,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等方式,合理扩大生产规模。新政表示,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以上,具有先进水平、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确保奶源全部消化的基础上,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质量差、资源消耗高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减少日加工原料乳能力在20吨以下液体乳及乳粉小企业数量。

  伴随着行业准入门槛抬高以及国家对兼并联合重组的鼓励,一些中小企业将面临被洗牌的命运。王丁棉指出,据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乳企即规模在5000万、6000万元的占1/3,2/3是规模1亿元以下的,规模1亿元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仅占10%-15%,产业政策若强制施行,未来10年时间里,1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将有30%-40%被兼并。

  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对此,上海证券分析师郭昌盛认为,新政鼓励优势企业壮大发展,抬高行业门槛,提高行业集中度,有利于规范行业,解决市场竞争无序的弊端。

  王丁棉却有远虑,他指出,中国乳业加工应该解决的是如何整体做强,而不仅仅是做大的问题。若日后乳业集中在10个、8个大企业中,形成寡头垄断局面,他们联合起来压奶价、掌握定价权,将使奶农处境更加艰难,对行业发展也是不健康的。“兼并不该只是总量上的兼并。以法国为例,规模较大的企业大概1000多家,快消品行业越分散,资源利用率越高,消费人员对环境的污染越小。未来我国若形成500-1000家5-10亿规模的企业当属合理,如果此项政策的出台仅仅做大了三两家企业,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