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要想吃得放心还得重典治乱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2/3/10 8:18:18 |
|
王渊 “全国范围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初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有所增强。”3月9日下午,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强调。此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12年要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过去的一年,保障食品安全,政府重拳频出。2012年,百姓如何吃得更放心?记者采访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 夯实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经历了养殖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涉及多部门,容易出现重复监管或监管盲区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导致诸多部门管不住一根“毒豆芽”。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可以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整体部署和统筹下,各监管主体分解落实监管责任,统一协调各管理流程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将分段监管向协调统一集中监管转变,同时加大对执法人员渎职侵权行为的打击,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度,保障监管体系良好有效的运行。 完善立法改善执法 在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看来,违法成本太低,违法者付出的代价不高,是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另一个原因。高天乐委员告诉记者,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罚款上限是“货值金额十倍以下罚款”或“十万元以下罚款”,罚款难以伤筋动骨,一些违法企业即便被吊销许可证,也能另起炉灶。 甄贞委员告诉记者,重典治乱当体现在加大对食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揭露和查处大案要案和恶性事故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严密处罚体系建设。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红宇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我国食品安全立法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相配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同时也要切实增强法治的执行力,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责任。 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严卫星认为,食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道德血液”的滋养,他建议给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给企业法人建立“食品安全道德档案”,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加工企业信用档案”,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的信息评价、跟踪记录、信息共享制度体系,对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除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之外,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长郭跃进主张,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树立牢固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社会协调、全民参与机制 记者了解到,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2%的网民表示,遇到食品问题,不知道到哪儿投诉,最终选择忍耐,3.2%的网民表示无所谓,只有35%的网民表示投诉。 对此,甄贞委员强调,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政府、企业的事情,解决食品问题是一场全民“保胃战”。她建议,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和举报。结合典型案件,开展面向群众的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识险、避险“人人有责”的意识和能力。 郭跃进委员也提出,应尽快建立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让消费者首先知道买什么是安全的。在此基础上,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为责任主体,选择消费量大的食品,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实行周期性检测,将结果以权威且便于群众知晓的形式发布,从而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者、监管者、消费者三方合力突围,任何一方都不能置身事外。”甄贞委员说。 来源: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