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乳品新国标,进步还是倒退?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8/29 |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 马玉忠 实习记者 李妍|北京、黑龙江报道
“大头奶粉”、“结石奶粉”等问题奶粉的不时出现,让许多婴幼儿家长们草木皆兵,甚至对乳品质量和“权威鉴定”失去了信任。而激素,作为最新的关于乳品的关键词,在引起轩然大波后,公众发现,尚未列入乳品的国家标准之内。 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乳品新国标,再一次受到质疑:“雌激素为什么不纳入新国标?”“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国标之外的潜在风险?”“乳品新国标如何才能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新国标是一种倒退!” 激素为何未纳入新国标? 8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曾表示,“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因此它在标准中不允许检出。” 余音未落,卫生部专家组专家之一、我国知名儿童内分泌专家梁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均表示,奶粉中不含雌激素是不可能的,而不能检出的指的是外源性的雌激素。 8月15日,邓海华专门就此事做出说明:“在8月10日的发布会上,在特定的语境下,我所强调的是,不得检出使用兽药残留的外源性性激素。” 乳品中到底应不应该有雌激素呢?雌激素含量在什么区间内为正常? 抱有疑问,大家将眼光投向了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乳》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下称“新国标”)。在查找之后,人们发现,新国标中没有涉及任何与激素有关的内容。 对此,邓海华表示,国内外都没有制定牛乳中内源性性激素限量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激素不作为常规的检测指标,而牛乳中天然含有的微量内源性的性激素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 针对公众对雌激素有可能被“人工添加”的担忧,完达山股份公司(下称“完达山”)奶源部部长王凤波表示,大可不必。 “在养牛的过程中,不可能添加雌激素。因为雌激素对牛的伤害很大,企业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奶户这样做也没有好处。如果在牛的泌乳期使用激素的话,反而会减少泌乳量,甚至断奶、配不上种,牛就白养了。”王凤波告诉记者,至于在乳品加工环节,也没有必要添加激素,“因为它不不但不会增加口感,提高产量,反而会大大拉高生产成本。从无利益、无动机的角度而言,这个环节也不可能。” 对于激素没有列入新国标,王凤波认为“很正常”,因为“激素本来就不应该是奶里面的东西。” 卫生部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激素的鉴定已经尘埃落定,激素作为外源性添加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激素没有列入新国标也就合情合理了。” 此外,从实际操作上看,激素未被纳入新国标和检测成本高也有关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兵表示,从技术上看,可以把奶粉的激素检测纳入到日常检测的范围内,“但这种检测是复杂的也是需要检测成本的,检测方法要求使用价格昂贵的同位素,我们可能将来会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里纳入相关的监测内容。” 参与乳品新国标制定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现行的新国标是符合国情需求和人体健康要求的,激素检测因操作性不强而未列入常规检测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新国标是行业底线 尽管在激素未纳入新国标上,业内人士观点一致;但对于新国标,自其诞生之日,便争议不断。 新国标中包括了66项具体标准,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这是继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有关部门对1986年颁布的乳品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 关于新国标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上。新国标规定,每100克生乳中,蛋白质含量的最低值为2.8克,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则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支持者认为,新标准是在平衡了各方权益的基础上制定的,既有食品安全的基础,又保护了养牛户的利益。理由是,我国奶牛养殖以散养为主,牛的质量难以保证,这是我国无法避免的基础国情,因此,奶的蛋白含量和菌群数量都很难达到高要求。标准过高,容易导致奶农为了“达标”而弄虚作假,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反对者则认为,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不能因为乳业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而降低标准,这是一种变相“纵容”。相反,国家应该采取与国际接轨的通用标准。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手硬”——整治劣质牧场、劣质奶业,杜绝“劣质原奶”、“劣质奶制品”流入市场;“一手软”——鼓励资源整合,转变养殖方式,奖励优质牧场、优质企业,将乳品质量提上来。 态度更加激烈的是消费者。“还有没有人关心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有消费者激动地表示:“专家说,这个标准适合于我们国家现在的养殖方式,那我们就该喝劣质奶吗?仅仅因为这种可以改善的现状就降低我们的国标?为什么不是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原奶质量呢?国家如何让我们在奶制品频频发生问题的时候,放心买奶呢?” 卫生部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新国标只是最低标准,是建立在安全许可基础上的行业底线,是“及格分数”,而企业标准攸关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应该远高于新国标,是“优秀分数”,“所以,大家不要把新国标放在太高的位置去评价,它是最低准绳。而且新国标也会不断地完善,以确保乳品安全。” 企业:新标准是在保护落后 “新国标对乳品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来近些年乳品行业发生的历次事件就已经将消费者的信心降到最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国标本应该逐步和国际接轨,但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会给本就遭遇信任危机的乳制品行业带来很大的伤害。”完达山董事长宋颀年说。 据宋颀年介绍,现在国产奶粉的出口量已经急剧下降,而在历经“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等事件以后,外国奶粉的进口量已从2008年的10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24万吨,仅今年上半年,进口奶粉就已经达到了24万吨。 “奶农的牛奶达不到高标准,政府不能把责任转嫁给企业。政府完全可以出台优惠政策,让他们往科学的养殖方式转变,比如购买高蛋白精饲料的,政府给与补贴。”宋颀年表示,即便是我国奶牛养殖方式存在着相对落后的现实,但新国标如此屈就,是在保护落后。“原奶质量从未上升甚至是下降,会让消费者对国产奶更加失去信心,甚至逼迫消费者放弃国产品牌。” 百姓观点 支持方 新国标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中国牧场不景气,没有好牛,没有好草。只要求好奶,奶农不添加“三聚氰胺”才怪了呢!所以,宁愿标准降低一点,也不能逼迫大批的牧民为了生存造假,否此,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中国这么多牧场,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外国奶粉,连圣元也在标榜是新西兰进口奶源,还不是因为中国奶源不够好,不够有说服力吗?如果新国标对奶源的要求提高了,那中国符合要求的牧场就更少了,以后大家都要喝外国奶了,中国品牌还怎么发展? 反对方 新国标到底是为谁制定的?我以为是为消费者制定的,现实看来是为奶农制定的。那以后谁都可以养牛产奶了吗?反正要求那么低,没什么准入门槛了嘛! 不是应该用标准改善现状吗?怎么用标准来适应现状了呢?高标准会促成乳业质量的提高,牧场资源的整合,竞争企业的优胜劣汰,而低标准则会使消费者丧失对国产品牌的信心,企业丧失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的良心,牧场丧失整顿提高的决心。 |